写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的文章,谈到对经济更具影响力的一般纳税人企业,我们会按统计局的分类,习惯以民企、国企做表述。这是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时,一个逻辑上的必然选择。
于是,有些网红就开始提出问题:私企就私企,干嘛躲躲闪闪要说成民企?
这其实是一种反民营的自我心理暗示,私企为什么不可以说是民企?私不是民,难道还成是官?民企的分类国家统计局是按“两个毫不动摇的”做的定位,不存在什么躲躲闪闪,一群口力劳动者有什么可躲的?国企是指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企业,即国家资本控股的企业;其余的通通划入非公经济,只要不是国资控股,都是民企,这要躲闪谁呢?
中国文化被这些网红教授扭曲了。
只要一说是公,人们立即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公,那就是人民的;人民,那就是海洋与每一粒小水滴的亲密关系,感觉自己也拥有了两亩三分地。
而只要一说私,完全不对劲了,那是人家的,与我有什么关系?真的吗?你把5200万民企拿掉?会有四亿人失业,这就是割不断,理还乱的民企与民生的关系,当一场雪崩到来时,谁又会是无辜的雪花?当然,口力劳动者除外。
实际上,民营经济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群体,头部企业中真正的个人全资企业没几个?反而,纯私人投资的多是个体工商户口,全国个体工商户有一亿二千万,网红教授也想反吗?他们虽然是私营,可也是地地道道的民营;自古以来,民营都是与官营对应的。
多元是经济发展永恒的潮流。
如蚂蚁金服,也有国资入驻,并不都是万恶的资本家;你痛骂它时,定义它是民企,还是国企、还是私企?联想这几年被骂得狗血淋头,其实,也还是中科院控股的红帽子企业,在这一点上,张捷要清醒得多。有没有问题,至少要问问中科院。万科是民企,但也不是王石一个人的家当,他连零头的零头的零头也没有,不要说王老板本人,万科自己又能占多少股权?大股东是深铁。
世界是多元的,多元是组合,为什么一定要把私人企业从民企中除名呢?这当然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签,误把人民的名义当成千千万万个有血有肉的人民了。
所以,私不用看得那么猥琐。
叫私企,还是叫民企,这本身并不重要。我们谈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一定是按国企与民企这两个大概念;因为这是一个所有制锚定的分类。只有沉浸在小农经济的落幕的学者,才会想着把数以千万计的私人投资者从民企中划出去,满足它们对造反有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