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动态捕捉细胞内部:转录翻译如何“联手”作业?

   发布时间:2024-12-08 11:18 作者:柳晴雪

DNA,这一生命蓝图的载体,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决定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核心角色。其信息的传递,始于DNA被RNA聚合酶转录为RNA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转录”。随后,核糖体这一微观世界的“翻译官”,会读取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并据此合成蛋白质,这一过程则被称为“翻译”。

在人体细胞中,转录与翻译这两个生命活动被巧妙地分隔在不同的空间进行:DNA在细胞核内完成转录,生成的RNA则被送往细胞质中进行翻译。然而,在细菌这类结构相对简单的生物中,由于缺乏细胞核的界限,转录与翻译不仅在同一空间内发生,甚至能够同时进行,展现了生命机制的灵活与高效。

尽管科学家们对转录和翻译各自的过程已有深入研究,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传统的研究手段,如冷冻电子显微镜,由于需要冻结样本,只能提供静态的图像,无法揭示动态的生命过程。

为了揭开这一谜团,EMBL的杜斯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模拟了细胞环境,利用单分子多色荧光显微技术,首次动态地观察到了RNA聚合酶与核糖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他们巧妙地将这两种分子标记上荧光探针,当它们发生相互作用时,就会发出荧光信号,从而被显微镜实时捕捉。

研究结果显示,RNA链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RNA聚合酶与核糖体这两个分子机器,使它们能够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实现高效的协作。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翻译过程与转录过程同时进行时,转录的效率会显著提高,这揭示了生命活动中复杂而精细的调控机制。

“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生命过程如何协同工作,真是太令人激动了。”杜斯感慨道,“这种合作产生了许多我们之前无法预测的新行为,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杜斯团队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细菌生命过程的理解,还为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通过同时针对RNA聚合酶与核糖体这两个分子机器进行干预,有望打破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