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竞赛启幕:英伟达、特斯拉等巨头争相布局

   发布时间:2024-12-17 20:22 作者:沈如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今年,美国《时代周刊》在评选“2024年最佳发明”时,将人形机器人推上了封面,赞誉其为年度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一荣誉无疑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无限遐想。

然而,尽管前景被看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能源供应、材料选择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都是摆在研发者面前的巨大挑战。不少人认为,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跨越重重难关。不过,这并未阻止科技巨头们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布局。英伟达和特斯拉等公司的加入,更是被视为抢占未来智能自动化生态主导权的重要举措。

在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推动下,英伟达的人形机器人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黄仁勋的“世界之旅”曾到访中国台湾,并在此地寻求并组织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据悉,英伟达已与多家台湾大厂进行接触,探讨合作的可能性,甚至计划在台湾设立组装基地。这一消息无疑为台湾科技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程,英伟达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软件生态体系。这套体系包括机器人开发仿真平台Isaac Sim和开源的模块化机器人学习框架Isaac Lab。通过这套生态,机器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先进行训练,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在今年3月的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曾携手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共同发布了英伟达的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这一模型寓意着人形机器人将拥有超凡的力量,如同迪士尼动画中的格鲁特一般。

与此同时,特斯拉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自发布以来便备受关注。由于关键零组件需求强劲,特斯拉同样瞄准了台湾供应链。特斯拉还推出了Optimus的迷你模型,这一模型在发布后迅速售罄,显示了市场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高度期待。

除了英伟达和特斯拉外,全球范围内还有多家公司正在积极研发人形机器人。这些公司涵盖了从初创企业到行业巨头的各个层面。他们的人形机器人在自由度、灵活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例如,1X推出的家庭人形机器人手部具有20个自由度,Figure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则搭载了16个自由度的机械手。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在未来25年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增长。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这一预测基于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包裹递送、建筑施工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尽管目前家用市场潜力巨大,但人形机器人更有可能首先在工业环境和劳动力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商用量产进度也在加速推进。多家国内厂商已经推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demo机,并在运动性能、硬件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从商用化进度来看,部分国内厂商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出售交付,而更多厂商则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量产。这些机器人面对工业和消费端场景均存在潜在应用机会,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为国内科技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相比之下,国外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时间则相对较晚。大多数国外厂商计划在2025年及以后实现量产,并主要将应用场景聚焦在工业领域。尽管如此,国外厂商在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流畅度、交互能力等方面仍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就计划在工厂制造场景中进行大量训练,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的不断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为近期也正式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这一消息无疑为人形机器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国内科技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华为的加入将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国内科技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