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末,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极越汽车的猝然解散,如同冬日里的一场寒流,让五千多名员工措手不及,社会舆论也随之沸腾。
极越的倒塌并非无声无息,网上舆论风起云涌。先是极越CEO夏一平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饱含歉意的“小作文”,随后大量员工在飞书文档中爆料公司内部的种种问题,包括高管涉嫌贪腐、辱骂员工等个人道德争议。然而,全国员工的维权之路尚未平坦,极越高管赵继业又公开发表不当言论,将维权员工比作“苍蝇”,指责他们不知感恩,这无疑火上浇油。
极越内部的声音分裂,外界的看法也极为割裂。一些车主站出来声援极越,却遭到网友的嘲讽,被认为是“被洗脑”。有人将矛头指向夏一平,也有人指责百度和吉利作为投资方见死不救。在这场舆论风暴中,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在这场危机中,最无辜且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些有家室、背负房贷的基层员工。临近预产期的黄阿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不仅面临失业的困境,经济压力巨大,而且由于社保和工资的断缴,她无法申请生育基金的补贴,这对于需要连续性社保来保障买房资格、孩子上学等问题的员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极越员工的维权之路充满了波折。夏一平和高管们最初还会在公司和工作群里回应员工的问题,但很快就销声匿迹,让维权沟通变得异常困难。员工们派出了维权代表,但代表们也开始沉默,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受到了压力或利益诱惑。
极越给出的赔偿方案更是让员工们心寒。第一版方案是“二选一”,要么自愿离职但补偿款难以保证,要么自费上班但没有任何待遇。第二版方案虽然明确了解约和赔偿的时间,但对于具体的经济补偿金、补贴、绩效奖金等如何落实,仍然模糊不清。直到第三版方案,才对各类补偿和安置措施有了更细致的规定,比如为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员工解决社保和公积金缴纳问题,并保留工作岗位。然而,员工们对于方案能否真正落实仍然心存疑虑。
一线销售小玖(化名)是极越的忠实粉丝,她原本对极越的前景充满信心。极越的智能座舱simo能够与车主建立真正的情感交互,让她觉得这是一个“旦用难回”的体验。极越的销量也在逐渐攀升,小玖原本打算大展拳脚,却没想到一夜之间公司就宣布解散。
极越的解散来得如此突然,没有任何预兆。小玖所在的门店当月工资、社保都正常发放,也没有裁员、降薪的迹象。唯一的异常是12月初时,客户订了车但总部不让发运。后来才知道,当时百度和吉利正在极越总部开会,寻求资金支持,结果谈崩了。
尽管极越已经宣布解散,但许多员工仍然坚守岗位。研发工程师小李仍在办公室堆代码,准备推送给极越车主的3.0智驾版本。交付群里,车主、店长、销售、交付人员也都正常交流,处理车主担心的问题。据一位店长透露,售后将由吉利负责,极越07的底盘、零配件等与极氪通用,车主不用担心售后问题。
然而,一些由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可能面临中断。比如极越07的内置网卡续费问题,如果极越没有及时跟供应商结算,就可能面临车子断网没有信号的困境。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店长和基层员工的解决能力。
极越的解散让一些员工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销售李月(化名)在极越宣布解散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五六家车企的邀请,但她没有答应。她觉得这些车企都在趁火打劫,给销售的待遇降了很多。她希望找一个稳定一点的汽车品牌,比如央企。
李月对极越还有感情,她觉得极越的产品力是非常够的。她跟simo建立了感情,觉得极越的智能座舱体验真的很好。她的客户也认同这一点,有的客户还在关心她的社保落实情况。
然而,也有员工对极越的失败持必然态度。一位已经离职的早期极越员工陈广(化名)表示,极越的失败是一种必然。他认为百度造车这件事本身就希望不大,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投入大、风险高、资质要求苛刻。而且极越的产品也比较平庸,没有眼前一亮的创新,竞争力有限。
陈广还指出,极越内部充斥着大公司思维,百度并不直接参与实际的运营管理,而是通过PPT汇报来了解极越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极越“人浮于事”的基因。百度选择夏一平作为极越的CEO,就注定了极越会既得了大公司的病,又没有创业者的激情和责任担当。
极越的爆雷让大众担心这会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倒闭的一个开始。但陈广认为,极越的闪崩有很大的偶发性,并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他认为夏一平及其带领的高管团队是加速极越垮台的偶然因素。夏一平经常对员工发火、宣泄情绪、进行服从性测试,这种私德问题看似是个人特色,但在这个公司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时,就必然会和商德、管理德行一脉相承。
极越的倾塌暴露了互联网造车之难,但更多是管理团队“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结果。极越的失败给消费者和车企都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要警惕PPT造车、回归市场规律、守住现金流。
极越的故事结束了,但极越人的生活仍将继续。面对极越倾塌后的一地废墟,他们不得不收拾心情,重建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