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芯大型化竞赛白热化,如何跳出“红舞鞋”魔咒实现真正创新?

   发布时间:2024-12-25 11:35 作者:赵云飞

储能电芯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亿纬锂能(SZ:300014)的60GWh超级储能工厂一期正式投产,标志着其Mr.Big储能电芯从概念走向量产。这款单体容量为628Ah的电芯,不仅刷新了行业量产电芯的容量记录,更预示着600Ah+储能电芯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储能电芯大型化已成为行业共识。从宁德时代2020年率先发布的280Ah储能电芯,到如今的600Ah+、甚至1000Ah+的电芯产品,电芯厂商们似乎陷入了一场“军备竞赛”。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更大容量的电芯,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电芯大型化的背后,是市场对长时储能需求的日益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不断提高,长时储能已成为刚需。而大容量电芯能够减少PACK端零部件的使用,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能量密度,从而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因此,电芯大型化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需求驱动的结果。

然而,电芯大型化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电芯容量的不断提升,技术瓶颈开始显现。目前,储能电芯提升容量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改变系统层级及PACK结构来提升容量密度;二是基于当前电芯的尺寸规格,不断提高材料压实密度、减薄集流体和隔膜等方案来上探电芯容量。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算是技术性的突破,更多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优化和改进。

业界普遍认为,实现真正的储能电芯大型化,需要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材料方面,需要研发出新型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材料,以替代现有的材料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电芯容量的同时,确保电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电芯厂商们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除了亿纬锂能外,远景能源、瑞浦兰钧、蜂巢能源等头部储能厂商也纷纷推出了600Ah+的储能电芯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也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储能电芯大型化如此激进,并非完全来自市场的推动。在很大程度上,这是行业竞争“内卷”化的结果。系统集成环节竞争激烈,众多跨界者涌入市场,导致市场价格不断走低,集成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为了突围,集成商们纷纷推出采用更大容量电芯的储能系统,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

电芯环节的厂商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280Ah电芯技术的成熟和放量,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价格也开始一路走低。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电芯厂商们不得不加速推进大型化进程,以寻求更高的溢价空间。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一些电芯厂商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工艺和结构性创新来推进大型化。例如,采用叠片工艺替代卷绕工艺,改变焊接方式、极耳类型等方法来增加容量。然而,这些创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芯的能力密度,但距离真正的技术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储能电芯大型化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力度和速度。只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新型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材料,才能推动储能电芯行业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储能电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电芯厂商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在这场“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