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近期遭遇重创,硅料企业纷纷陷入亏损困境。然而,与近期股市的大幅波动相比,光伏行业的困境似乎只是小菜一碟。面对困境,硅料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自救。它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壮士断腕般的洗牌,才能求得生存。
近日,硅料企业代表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商讨减产事宜。会议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确保减产计划得以有效执行,二是通过减产将硅料价格推回合理区间。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硅料巨头的减产力度超乎想象,有的企业产能已降至四成,有的则保留了内蒙古的产能,而云南、四川等地的工厂已全面停产。
尽管全行业库存仍高达近20万吨,但下游硅片企业却在积极补库存,这导致硅料企业的库存逐渐减少。硅片企业之所以囤货,是因为它们普遍预期硅料价格将出现修复性上涨。然而,尽管减产行动已经开始,硅料价格是否真的能够企稳回升,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次会议并未吸引所有硅料企业的一把手参加,但参会的企业代表却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他们表示,如果减产仍不能达到预期的市场价格目标,那么将进一步减产。关于合理价格和目标价格的界定,行业内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应参照行业平均成本,有的则认为应参照标杆企业的平均成本。
大全能源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单位成本和现金成本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成交价格已经出现小幅上涨。尽管如此,硅料企业仍在亏损,减产行动仍需继续。
此次减产行动并非一帆风顺,部分硅料企业因各种原因并未加入自律公约。然而,随着白名单制度的实施和硅料企业亏损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变态度,支持减产行动。一些原本态度强硬的企业,如弘元绿能,也最终加入了减产行列。
龙头企业在此次减产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不仅率先减产,还通过技改和检修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通威股份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减产计划备受关注。该公司表示,将根据公司总体生产经营计划和电力价格变化,逐步安排下属高纯晶硅生产公司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有序减产控产。
尽管减产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内人士仍担心,一旦硅料价格回升至目标水平,未参与自律的小企业可能会重新复产,对减产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这种担忧似乎有些多余。因为即使硅料价格反弹,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仍然较高,难以盈利。长时间停工的硅料项目重启也需要付出巨大成本。
在硅料行业洗牌的过程中,龙头企业的态度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拥有成本优势,还能通过减产行动影响市场价格。随着龙头企业的减产力度加大,硅料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回升。然而,这场洗牌过程注定漫长且痛苦,部分实力不济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光伏行业的这场自律行动虽然表面平静,但内里却波涛汹涌。硅料企业们通过减产行动自救,希望早日走出困境。尽管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但它们仍在尽力而为,希望能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