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货热潮退去,我的“俄罗斯商品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1-23 11:35 作者:陆辰风

在2025年初的寒夜里,43岁的徐珂与妻子在一家商场后门迎接了三名工人,他们即将进入一家装饰鲜明的门店。店内,红蓝白相间的旗帜和标语挂满了墙壁,“俄品一站采购”的标签赫然在目,货架上整齐摆放着贴有俄语包装的商品,标有“千万好物,正品保证”。

然而,这一切繁华即将落幕。不久前,徐珂在供货商群里收到了一则消息:店内不得再出现“俄罗斯进口商品馆”的相关内容,否则将面临立案调查,简而言之,店铺将面临关停。

工人们此行的任务是拆除那些刚定制好的“俄罗斯RU进口商品馆”门帘和灯箱。徐珂心中五味杂陈,他回忆起一个多月前的满腔热忱。

去年9月,徐珂在一次进货时偶然发现仓库堆满了俄文纸箱,得知这些商品来自黑龙江,他萌生了转型的念头。商超生意日渐艰难,生活压力迫使他寻找新出路。社交媒体上,“俄罗斯商品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视频中店内人流如织,收银台忙碌不堪,加上“一月回本”、“三月赚十万”的传说,徐珂心动了。

他决定开店,先是考察了加盟方,对方提供的报价单让他有些犹豫:加盟费、品牌授权使用费、管理费、保证金、设备费、首批进货费等加起来近23万。后来,他找到了一家湖北的供应商,以供货方式合作,只需支付3万元品牌授权费和1万元保证金。

去年12月中旬,徐珂的俄罗斯商品馆正式开业。那天,店内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年轻人热衷于购买巧克力、饼干等零食,中老年人则偏爱蜂蜜、奶粉和红酒。客单价超过200元,总体营业额接近6万,徐珂和妻子满心欢喜,以为好运降临。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俄罗斯商品馆”的消息越来越多,徐珂开始感到不安。他清楚,店内的商品并非全部来自俄罗斯,有些只是贴有俄文标签的国产或中亚产品。1月9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排查新闻让他心生寒意,报道指出部分店铺宣传误导消费者,让人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

1月17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发声,揭露了一些商店销售假冒或非俄罗斯生产的商品,这些产品往往不符合质量要求,却在包装上使用俄文模仿俄罗斯原产地。

徐珂的店铺从此门庭冷落,顾客稀少,营业额一落千丈。他不仅要面对生意下滑的现实,还要承受舆论压力,商场物业经理提醒他注意店铺可能涉及的虚假宣传问题。

回溯俄货热潮的源头,或许无人能准确说清。霍尔果斯保税区的跨境贸易商李骏回忆,从去年七八月开始,身边的朋友纷纷向他询价俄罗斯商品。商户们拿货的周期缩短,付款方式也变得爽快。他打听得知,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商品销售受阻,部分商品转向中国市场。同时,短视频平台上的俄罗斯博主也为俄货出圈推波助澜。

李骏说,当时他供货的很多都是做展销会和快闪店的客户,他们不用租门店,直接搭帐篷迎客,一天营业额多时能超过10万元。然而,他也承认,所谓“俄货”中,真正进口的只占约30%,更多的是国产产品和中亚、欧美、日韩的货品。

徐珂说,要分辨真假俄货并不难,商品条形码以“460-469”开头的通常是俄罗斯和中亚沿线的商品,而以“69”开头的则是国货。他感慨,原本以为是一场致富生意,到头来或许只是一场“骗局”。

临近春节,徐珂的心态已经放平。他说,从开店到转型,短短一个多月里,他看透了许多事情。现在,他的店面已经换了招牌,商品正在边卖边扔。为了引流,他进了不少鲜花和年货产品,希望在年前尽可能地回一些本。

一度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如今正在慢慢倒闭。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韦罗妮卡·尼基申娜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将严厉打击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俄罗斯假冒商品。徐珂说,如果不是签下了商铺年约,他肯定会直接“割肉离场”。如今,他的店面里,电视屏不再滚动播放俄罗斯商品的图片,“俄罗斯RU进口商品馆”的名字也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进口零食商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