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5G通信用户数量在2024年底已成功跨越10亿大关,这一数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权威发布。然而,随着5G用户的激增,关于5G基站辐射的担忧也在社会上悄然蔓延。一些流传的说法声称,由于5G基站数量多于4G,其辐射也会相应增强,对人体健康构成更大威胁。
针对这一社会关切,北京邮电大学的知名教授彭木根给出了专业的解答。他明确表示,5G通信基站的辐射水平极低,且属于电磁辐射范畴,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会显著减弱,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观点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辐射,作为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其大小与网络提速并无直接关联。网络速度的提升并非通过增强基站信号发射功率来实现,而是通过扩容传输带宽,就像拓宽道路以提高交通流量一样。因此,5G基站数量的增加不仅不会带来辐射的增强,反而能够提升手机通话质量,降低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
从辐射的属性来看,无线电波所蕴含的能量远低于可见光。5G信号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主要包括厘米波和毫米波(目前在我国尚未部署)。无论是现有的2G/3G/4G,还是未来的毫米波级别5G,其频率都远低于可见光,因此对人体无害。这一科学解释进一步打消了公众的疑虑。
彭木根教授还指出,实际上,与基站相比,手机对人体的辐射更为显著。尤其是在手机信号不佳时,为了维持通信,手机会以满功率发射信号,此时辐射强度会相应增大。因此,公众在关注基站辐射的同时,也应留意身边的小型终端设备——手机可能带来的辐射影响。
为了澄清误解,工信部也及时转发了相关报道,进行官方辟谣。这一举措有助于消除社会上的不实言论,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