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挑战期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显著的业绩反弹。这一转变得益于猪价的稳步上扬以及饲料成本的下降,为行业参与者带来了久违的盈利。
牧原股份,被誉为“猪王”,在这一年中继续巩固了其行业领头羊的地位。据统计,公司全年销售生猪7160万头,其中商品猪6547万头,较上一年度增加了778万头,成功达成年度经营目标。受益于市场环境的改善,牧原股份不仅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华丽转身,其业绩更是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9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润为178.8亿元,同比激增519.42%。生猪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全年贡献收入高达1362.2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8.75%,毛利率也同比大幅提升。
温氏股份,作为行业的另一巨头,同样在这一年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公司全年销售肉猪3018.27万头,同比增长14.93%,毛猪销售均价也实现了12.83%的同比增长。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9.06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从上一年的亏损63.90亿元转变为盈利92.45亿元。
新希望虽然受到禽产业和食品深加工板块处置的影响,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仍保持了千亿规模的营收水平。扣非净利润实现了从亏损46.08亿元到盈利6.16亿元的逆转。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生猪养殖行业正经历着从散养向集中化的快速转变。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达到约7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全年合计出栏生猪占全国总量的22%。
回顾过去,生猪养殖行业曾一度陷入产能过剩和消费低迷的困境,导致行业性亏损。然而,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生猪产能得到了有序调减。2024年3月,生猪价格触底反弹,随后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也逐步回到合理区域。饲料成本的下降也为行业盈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进入2025年,虽然生猪价格可能出现环比下降,但总体仍处于养殖成本线以上。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在盈利方面仍将保持可观的表现。牧原股份已经公布了2025年的经营计划,预计商品猪出栏量将达到7200万-7800万头。
尽管生猪养殖产能有所增加,但考虑到饲料主要原材料价格仍处于低位,预计2025年生猪养殖饲料成本均价将继续下降。综合各种因素,尽管利润可能有所缩减,但生猪养殖行业在2025年仍将保持盈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