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媒体asiae发布了一则关于三星半导体业务的报道,指出三星计划在2025年11月实现其首款2纳米工艺芯片Exynos 2600的量产。这一举措对三星而言,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布局中的重要一步。
报道中提及,新任Foundry事业部主管韩真晚(Han Jinman)上任后迅速行动,通过优化生产良率和调整经营策略,为三星的2纳米工艺生产线带来了显著变化。他上任仅四个月,就全面检视了生产线和运营模式,不仅强化了三星的技术优势,还拓宽了市场版图,从北美大厂拓展至中国、印度和欧洲的设计公司。
韩真晚的策略之一是增加成熟制程的订单,以降低固定成本,同时提升先进制程的竞争力。这一举措有助于三星在半导体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Exynos 2600芯片将采用先进的Gate-All-Around(GAA)技术,相较于传统的FinFET工艺,GAA技术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非常适合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这一技术的采用,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此前已经在3纳米GAA工艺上实现了量产,但受限于低良率,未能有效扭转代工业务的亏损局面。然而,随着2纳米工艺良率的显著提升,从年初的20-30%提高至40%以上,三星的代工业务有望迎来转机。
业界普遍认为,如果Exynos 2600能够按计划搭载于2026年一季度发布的Galaxy S26手机上,那么这将为三星的代工业务注入强劲动力,吸引更多的外部客户。这不仅有助于三星提升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尽管三星在2纳米工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行业龙头台积电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台积电的2纳米初期良率已经达到了60%,而量产通常需要良率稳定在70-80%。因此,三星需要在下半年进一步优化工艺,以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
总的来说,三星在2纳米工艺上的突破为其半导体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优化生产良率和调整经营策略,三星有望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