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商业战场上,外卖与即时零售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京东与美团,这两个原本分属不同赛道的巨头,如今却在“30分钟送达”的时间节点上正面交锋。
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通过个人账号宣布,美团即将发布全新即时零售品牌,以“30分钟送万物”作为核心卖点,旨在进一步强化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快速响应形象。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要将那些庞大而无效率的仓储配送体系淘汰出局。此言一出,业内皆心知肚明,这是在向刚刚上线“品质外卖”业务满一个月的京东发起直接挑战,同时也恰逢“美团闪购”即将品牌独立的关键时刻。
面对美团的挑衅,京东选择了沉默应对。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强调,京东不应卷入口水战,而应专注于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他鼓励员工加入“小哥应急小组”,深入骑手一线,帮助小商户,参与极端天气下的配送工作,以此彰显京东的城市责任感。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京东集团CEO许冉在4月12日透露,自“百亿补贴”上线以来,京东外卖的餐饮日订单量迅速增长,截至4月12日已达到480万单,增速超出预期,预计即将突破500万单。相比之下,美团外卖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日均订单量约为5880万单,同期美团闪购的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1000万单。尽管在体量上存在巨大差距,但双方在系统能力和认知层面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对于京东而言,这场战斗势在必行。自2023年以来,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提前规划+次日送达”的电商模式,正逐渐被“即时下单+分钟交付”的消费习惯所取代。2024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突破了1.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用户日均打开频次也提升了1.8次。在这个背景下,平台不再依靠低价吸引用户,而是需要通过“快、稳、准”的调度能力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美团也在不断蚕食京东的优势品类。2024年第三季度,美团闪购在3C家电领域的订单量已达到京东全站的四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甚至反超了京东,手机通讯类订单量也超过了京东的四成。日化、乳饮等高频类目的增速均超过50%。当用户急需购买手机壳、网线、耳机或退烧药时,京东已不再是他们的首选。
对于美团来说,这场战斗同样不容退缩。经过七年的发展,美团已经从一个外卖平台转变为一个能够“30分钟送万物”的城市系统。它覆盖了3000个城市,拥有3万个闪电仓和750万运力网络,支持超过1万个SKU,调度系统响应速度低于0.3秒。无人配送已在20个城市落地,单均履约成本已降至3元。然而,这套系统并非无懈可击。美团的商户中80%为中小商家,品控投诉率高达3.2%。尽管系统先进,但食品安全、服务一致性和全职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正是京东试图切入的市场缝隙。
京东推出的“品质外卖”体系,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种制度上的逆袭。入驻商户零佣金,通过线下考察、数据对接和动态巡查三重审核机制淘汰60%的商家(最终准入率不足40%),接入城市监管平台,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餐品全程抽检,后台厨房可视化。京东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用户认知——不是谁送得快,而是谁送得让人安心。
在这场战斗中,抖音、阿里、地方平台以及山姆等玩家也纷纷入局。然而,他们的表现却各不相同。抖音擅长制造消费动机,但在履约方面高度依赖第三方平台,导致服务不稳定;阿里拥有完整的组件,但缺乏统一的调度中枢,用户心智稀薄;地方平台在核心城市内建立了高效的配送体系,但难以复制到非核心城市;山姆则适合低频计划型消费场景,无法成为用户生活的反射动作。
在这场节奏之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并非单一的能力点,而是是否拥有低成本、可控、可复制的闭环系统能力。美团与京东的对撞已经打开了战局,但真正的胜利者将是那个能够将“快、准、低、稳、密”全部压缩到一套系统闭环中的平台。
平台的胜负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GMV的大小或下单的频率,而是谁能成为用户生活的“默认操作系统”。当你急需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你会不假思索地点开哪个平台?这已经成为衡量平台竞争力的新标准。
目前来看,美团在打造闭环系统方面表现最为出色。其调度系统响应迅速,支撑起庞大的骑手网络;覆盖城市广泛,闪电仓数量众多,SKU丰富;履约准时率高,无人配送已落地多个城市,单均履约成本不断降低。美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送餐平台,而是一个能够调度城市的综合系统。
而京东则在构建另一套以信任为核心的系统。尽管其中心仓+七鲜+达达的三段式结构尚未完全闭环,全职骑手+五险一金导致履约成本较高,但在高信任品类方面,京东凭借严格的商户准入制度、品质抽检和监管系统接入等优势,已成为不少用户的备选平台。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真正的胜利者将是那个能够将“时间”压缩成用户的本能反应,将“节奏”写入城市生活操作系统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会时刻提醒你它的存在,但当你需要它时,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