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其“大乘用车板块”整合计划,近日,一项关键性举措即将落地:上汽国际即将与上汽乘用车实现合并办公。据悉,约200人的团队将整体搬迁至上汽乘用车位于上海嘉定区安研路的办公区2号楼,这一动作标志着上汽集团整合战略的初步成型。
上汽乘用车旗下拥有荣威飞凡与MG名爵两大品牌。2024年,两大品牌合计销量达到70.7万辆,然而,国内市场的贡献仅为22.4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品牌均归上汽乘用车运营,但大部分销量及海外渠道实则由上汽国际掌控。这一现象在MG名爵品牌上尤为突出,其海外销量长期超越国内市场。2024年,MG名爵全球销量达到50.7万辆,其中国内市场销量约为8.5万辆。MG名爵在欧洲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主力军,占比近70%。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差异,为上汽乘用车带来了资源协调的挑战。以MG名爵为例,其在海外市场热销的车型如MG ZS、MG3、MG4 EV等,在国内市场的月销量却时常陷入低迷,尤其是MG4 EV,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与欧洲市场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在国内电动车市场普遍追求大屏、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当下,MG4 EV却以灵活的操控、实用的空间设计及良好的通过性为卖点,在欧洲多个市场长期占据纯电动车销量前三的位置,而在国内,其上月销量仅为8辆。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差异,MG名爵并未放弃国内市场。据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透露,MG名爵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出约8款新车,并计划于2025年在国内新增150家门店。然而,如何在有限的研发资源下,既保持海外主销车型的优势,又满足国内市场的适应性需求,成为上汽乘用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汽集团正加速推进其“大乘用车板块”的整合进程。除国内、海外公司的合并外,研发领域的整合更是重中之重。零束科技已率先完成与上汽创新研发总院的合并,随后,上汽总院也将整合入大乘用车板块,成为其下属的研发部门。这一举措被视为上汽整合五大分公司、打造“大乘用车板块”计划的关键一步。
上汽总院的管理层调整已悄然进行。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王从鹤接替芦勇,成为上汽总院的新掌门。随着整合的深入,上汽乘用车与上汽总院之间的职能交融日益明显。例如,上汽乘用车原主管成本的科室已并入上汽总院新成立的“成本中心”,标志着上汽总院不再仅仅是一个研发机构,而是开始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能。目前,上汽总院内部的汇报、审批关系及绩效标准均已完成调整。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上汽之夜”活动中透露,为应对市场挑战,上汽集团已对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形成产销研一体、国内与国际业务协同的“大乘用车板块”。这一整合旨在集中资源、提升效率,解决过去研发分散、跨部门合作困难等问题。例如,零束科技虽主要负责软件研发,但为配合电子电气架构的配套需求,也不得不涉足底盘等硬件开发,而这部分工作本应由上汽总院承担。各分公司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层进行统筹,导致业务层面的协同效率低下。大乘用车板块的形成,旨在打破部门与公司的壁垒,实现业务的无缝对接。
贾健旭亲自担任大乘用车板块执管会主席,负责业务的直接管理,旨在实现“乘用车一体化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上汽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更为其未来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