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七鲜卷土重来,即时零售战场策略仍显保守?

   发布时间:2025-04-20 09:55 作者:赵云飞

在生鲜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京东七鲜这一昔日边缘化的业务,近期悄然展开了反击。京东APP首页的“自营秒送”专区中,“京东买菜”入口已悄然更名为“京东七鲜”,标志着两者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京东生鲜业务的全面升级。

回顾京东七鲜的发展历程,它作为京东生鲜业务的先行者,却历经七年战略动荡,多次换帅,始终未能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即时零售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前置仓模式的运营成本持续下降,盒马、叮咚买菜等竞争对手在这一赛道中分得了一杯羹。

面对这一形势,京东从去年开始着手调整策略,试图将前置仓模式融入七鲜的运营中。然而,尽管京东在价格战中频频出手,但在门店布局和市场定位上仍显得相对保守。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七鲜如何突破现有市场格局,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京东在生鲜领域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此前,京东曾推出过京喜拼拼、七鲜和京东买菜等多个买菜相关业务,但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效应。其中,京东买菜主要依托前置仓实现即时送达,而七鲜则是对标盒马的线下线上一体化全渠道自营超市。

七鲜自2017年12月在北京亦庄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发展步伐始终较为缓慢。相较于盒马等竞争对手的迅猛扩张,七鲜在门店数量和市场份额上均处于劣势。七鲜在成立初期还经历了频繁的换帅和战略摇摆,导致其错失了市场先机。

然而,随着京东对七鲜战略收缩的调整,以及新任CEO许冉上任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七鲜开始焕发新的生机。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将七鲜、京东买菜等业务整合,并由经验丰富的老将闫小兵挂帅。此后,七鲜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并逐步将京东买菜并入其中,实现了两者的深度融合。

如今,京东七鲜不仅拥有实体门店提供线下购物体验,还通过前置仓模式实现了线上运营。这种“前置仓+门店”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还提升了运营效率。据知情人士透露,七鲜超市的“仓店”功能已等同于门店,具备丰富的全品类商品。

京东之所以选择此时加大在七鲜上的投入,是因为前置仓模式如今已成为即时零售领域的热门选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前置仓模式的运营成本显著降低,效率提升,优势愈发明显。同时,叮咚买菜等竞争对手的成功案例也为京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价格策略上,京东七鲜进一步升级,将免运费门槛下调至39元,京东plus会员则享受无限免邮。这一举措无疑将加剧市场竞争,但京东的策略仍显得相对稳健。在消费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低价成为最有效的竞争手段。然而,京东七鲜在门店定位、商品选择和市场竞争上仍需进一步突破。

相较于盒马、美团小象等竞争对手,京东七鲜在门店数量和市场份额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25年3月,七鲜全国门店仅约70家,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大湾区等核心区域。而盒马已拥有超过400家门店,覆盖了30多个城市,美团小象的前置仓数量也超过了600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七鲜仍需加快步伐,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京东从不打无准备的仗,生鲜业务只是其的一块实验场。通过小步前进的方式,京东七鲜能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逐步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