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难在哪?深挖消费者真需求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04-27 19:08 作者:钛媒体APP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品牌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者窘境。这一问题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许多品牌在产品创新上陷入了低效竞争的泥潭,最终演变为一场场残酷的血拼。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100款新产品中,仅有1款能够收回成本,而每300款产品中,更是只有1款能够产生实质性的商业利润。这一现实无疑为品牌创新蒙上了一层阴影。许多品牌的产品创新机制,也因此变成了类似老虎机的数字游戏,寄希望于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博取成功的概率。

尽管有85%的CEO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仅有不到10%的CEO对其企业的创新表现感到满意。这一现状引发了人们对品牌创新必要性的质疑。在市场话语体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品牌如何坚守产品策略,并找到长期稳定的真实需求,成为了摆在众多品牌面前的一道难题。

针对这些疑问,本期《营销新范式》特别邀请了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策略专家崔大鹏博士,就产品创新与用户洞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崔大鹏博士是《与顾客共舞》、《待办任务》、《中国商业新趋势》等热门商业书籍的作者,对品牌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

崔大鹏博士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创新困境,一方面源于低增速经济周期下需求端增长的放缓,以及消费者复购周期的延长;另一方面,也与资本对短期项目的青睐、市场环境话语体系的误导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创新成功率的低下,使得企业在投入创新后往往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

在谈到电商平台通过数据优势帮助品牌孵化或共创新品时,崔大鹏博士表示,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在短期内帮助企业赚取快钱,但品牌却很难真正了解消费者的真实购买动机。品牌更多地是关注如何通过广告、价格和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而忽视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品牌难以真正理解消费者,更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

崔大鹏博士进一步指出,当前产品创新实践中的失败,往往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理解的不足。产品缺乏差异化特征、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宣传时没有清晰传达产品价值等,都是导致创新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些失败本质上都是因为没有彻底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使得品牌在创新过程中像玩老虎机一样,单纯地搏概率。

那么,在数据过载的时代,品牌如何辨别出用户的真需求与伪需求呢?崔大鹏博士认为,真正的需求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反映顾客对于价值的一个定义,从顾客的视角去看产品的价值;二是需求表述必须足够清晰和精确,以保证企业在内部沟通时保持一致;三是客户需求必须是长期稳定的,如果需求是一个移动靶子,那么就不会有企业愿意投入五年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满足这个需求。

在《待办任务》一书中,崔大鹏博士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消费者雇用产品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这一观点强调,人的需求与产品、品牌、技术都没有关系,本质上它最关心的是消费者要达成的结果。例如,人们不是想买1/4英寸的钻头,而是想要一个1/4英寸的洞孔。产品只是人们达到结果的手段,而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

崔大鹏博士认为,要找到真需求的最佳解决路径,就需要不断地挖掘消费者更多的任务。他举了通用磨坊旗下品牌贝蒂妙厨蛋糕速拌粉的例子,该产品最初销售情况不理想,但在心理学家迪希特的建议下,通过让用户多动手来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升了产品的销量。这说明任务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品牌要真正洞察到用户的深层需求。

在国内,五菱宏光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五菱宏光花了两年时间,挖掘到了用户15-20公里的出行任务需求,最终开发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电动车,并取得了市场成功。这一案例再次证明了挖掘消费者待办任务的重要性。

对于当前消费者研究的变化,崔大鹏博士建议,在进行用户访谈时,要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生活细节而不是观点,因为观点往往带有滤镜,而生活场景却是真实的。同时,访谈时要尽量具象化、细节化,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

崔大鹏博士还强调了顾客访谈的求知欲和深度沟通的重要性。即使是CEO,在做用户访谈时也要抱着初学者的心态,与顾客进行深度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结束对话时,崔大鹏博士再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创新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品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鼓励品牌要坚定产品策略,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以实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