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A股市场数十年,海联讯(300277.SZ)的资本故事,俨然一部跌宕起伏的保壳史。
10月27日晚间,海联讯公告,拟筹划与杭汽轮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此次交易预计将成为市场罕见的“A吃B”案例,同时也具备了“蛇吞象”重组的特征。
蛇吞象并购背后,是海联讯深陷主业长期不振、自身盈利能力不佳的困境。所以,当营收规模不足3亿、长期徘徊在盈亏线附近的海联讯,将保壳主意打到吞并大体量公司上或不难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海联讯曾因欺诈上市遭遇监管处罚,侥幸逃过退市一劫后,经历数次易主,仍未能扭转颓势。
蛇吞象并购背后的图谋
公告显示,海联讯于2024年10月25日收到控股股东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下称“杭州资本”)发来的《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通知》,杭州资本作为海联讯的控股股东和B股上市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汽轮”)的间接控股股东,拟筹划海联讯和杭汽轮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公司A股股票自2024年10月28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上述交易完成后,杭汽轮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预计将成为A股公司换股吸收合并B股公司的新案例。
本次交易将构成“蛇吞象”式重大资产重组。截至10月25日收盘,海联讯的总市值为40.27亿元,杭汽轮的总市值为96亿港元。从市值方面来看,杭汽轮的总市值是海联讯的两倍以上。
蛇吞象并购背后,收购方海联讯正面临主业长期不振、自身盈利能力不佳的境况。
资料显示,海联讯成立于2000年1月,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1月23日通过发行A股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海联讯上市以来的业绩,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公司在2015年营收达到最高峰为4.08亿元,而近几年都在2-3亿元左右徘徊;净利润普遍在1000-2000万左右徘徊;扣非净利润更少,多为几百万的微利。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均亏损,且今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有所扩大。
根据创业板退市规定,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
显然,已在盈亏线上反复挣扎的海联讯,若想保住上市公司地位,首要任务是确保营收过关,其次还要想办法改善盈利能力。趁着政策东风并购,光速做大体量,或是海联讯能想到的保壳“上策”。
资料显示,杭汽轮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工业透平机械装备和服务提供商,1998年3月31日向境外发行境内外资股(B股)后,于1998年4月28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Wind数据显示,杭汽轮最近两年营收规模均在50亿元以上,净利润有所下滑,但均超5亿元。
曾欺诈上市,后侥幸保壳
值得注意的是,海联讯曾是A股唯一被确认造假上市却侥幸逃过退市一劫的上市公司,其保壳过程可谓跌宕起伏。
2011年11月23日,三度尝试IPO的海联讯终于成功登陆创业板。然而,上市不到两年,海联讯就被证监会查出造假上市的丑闻。2013年3月,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海联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同年4月,海联讯“自曝家丑”,发布《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等公告称,对2009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追溯更正,其2011年上市当年,净利润虚增2278.88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利润的57.05%。
同一天,海联讯总经理邢文飚被内部通报批评,财务总监兼董秘杨德广被停职。
2014年7月18日,海联讯表示,将出资2亿元设立“海联讯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用于补偿投资者因海联讯财务数据差错而遭受的投资损失。
即使海联讯认错态度良好,可还是免不了惩罚。2014年11月6日,海联讯收到监管处罚,证监会认定,海联讯涉嫌信息披露造假,虚增营业收入,虚构应收账款,骗取发行核准,决定对海联讯罚款822万元,对实控人章峰、总经理邢文飚、财务总监杨德广三人罚款并采取八年市场禁入措施。
海联讯之所以能侥幸保壳,要得益于退市新规是于2014年11月16日起施行。在法不追过往的原则以及良好的认错态度下,海联讯仅被证监会罚款,没有退市。
经此一遭后,海联讯元气大伤,创始团队萌生退意,陆续减持套现。其中,章锋、孔飙和邢文飚三人对海联讯的合计持股比例,从上市之初的60.24%下降至2019年的28.37%。
与此同时,海联讯此后经历了多次易主,先是中科汇通在2015年年底上位,后是深圳盘古于2018年入局;期间,上市公司间歇性出现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状态,经营颓势也未得到根本扭转。
到了2019年年底,杭州金投出手接盘,海联讯算是进入了国资控股序列。但时至今日,海联讯的成长性及盈利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作者 | 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