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金刚石存数据:高密长寿,信息时代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11-29 09:18 作者:杨凌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传来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科研进展。该校所属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光学信息存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基于金刚石的高密度、高可靠性光学信息存储。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杜江峰、王亚、夏慷蔚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针对当前数据存储技术面临的存储容量瓶颈和高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基于金刚石发光点缺陷的四维信息存储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具备高密度存储的特性,还拥有超长免维护寿命和快速读写的优势,为应对“数据大爆炸”时代的信息存储需求提供了新的可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传统的数据存储技术,如磁盘、光盘、固态硬盘等,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数据量的增长。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存储容量的限制和高能耗问题仍然是制约海量数据处理与应用的重要瓶颈。

光学存储技术因其高密度存储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然而,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差、信息读写速度慢、误差大以及高能耗等问题,一直阻碍着光学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了金刚石中一种可精确人工制备的发光点缺陷——原子尺度弗兰克尔缺陷。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材料之一,不仅具有超高的硬度,还拥有卓越的化学稳定性。研究发现,金刚石中的弗兰克尔缺陷具备稳定的发光特性,并能通过精确调控其发光亮度来编码数据,从而成为理想的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在金刚石光盘中的数据极为稳定,即使在200℃的高温环境下,其存储寿命也可远超百年。

为了实现高密度、高可靠性的存储,研究人员还发展了一套基于飞秒脉冲加工的快速高精度三维缺陷制备技术。仅需单个飞秒脉冲(约200飞秒),即可完成对存储单元的制备,信息写入精度高达99.9%,已达到蓝光光盘的国家标准。同时,他们还进一步发展了二维、三维的并行读出技术,可同时实现对上万比特的高效读出。

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令人惊叹。研究人员将世界上第一个计时摄影作品《飞驰中的马》的不同帧数,通过三维堆叠存储在金刚石中,并通过读取形成了生动的动画效果。每一帧的动画数据占用金刚石存储的横向尺寸仅为90×70平方微米,充分展示了该技术的高密度存储能力。

该技术的存储密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存储单元的尺寸可达到69纳米(约为波长的十二分之一),单元间隔在1微米左右,存储密度达到Terabit/cm³量级,比蓝光光盘的存储密度提高了三个量级。

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不仅为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这一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