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额寿热潮下的保险公司:生死局中如何“拆弹”?

   发布时间:2025-01-02 18:19 作者:陆辰风

近期,社交媒体上一篇标题为“中英人寿被指对待老客户不公”的帖子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帖子聚焦于中英人寿2025年主打产品——福满盈3.0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

福满盈3.0作为中英人寿开门红的主推产品,尽管其分红实现率相比2022年有所下滑,但仍未能掩盖中英人寿在增额终身寿险(简称增额寿)市场上的积极扩张态势。与之相似,中邮人寿、百年人寿等保险公司也在近年来大力布局增额寿市场。

保险公司之所以纷纷抢卖增额寿,背后有着复杂的行业背景。曾经作为险企收入支柱的重疾险,近年来受到多重压力,包括居民收入下降导致的消费意愿降低,以及代理人改革和基层机构裁撤带来的人力流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重疾险保费增速持续低迷。

为了弥补保费缺口、保证期交比重并稳住价值水平,险企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具消费能力的客户,并推销增额寿等件均保费较高的寿险产品。同时,股市震荡、基金亏损、理财破净、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投资难题,也促使消费者寻找稳定且收益较高的投资产品。增额寿因其形态简单灵活、能锁定利率的特点,恰好满足了这部分需求。

然而,这种热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增额寿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在于其保障期长、久期长,且产品发行后预定利率保持固定。但如果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并持续较长时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大幅下降,从而面临利差损风险。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增额寿的缴费期通常较长,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持续面临高负债成本。

事实上,利差损风险并非新鲜事。上个世纪90年代,各大保险公司曾发售过大量预定利率偏高的长期人寿保单。随着利率快速下降,这些保单产生了巨大的利差损。高盛和中金公司等研究机构曾指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等险企潜在利差损规模巨大。

面对这一风险,险企开始寻求转型。自2019年预定利率从4.025%调整为3.5%后,传统型增额寿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然而,随着2023年7月31日预定利率再次下调至3.0%,险企开始意识到增额寿的风险,并试图转向分红险以降低负债保证成本。

然而,从市场反响来看,风险厌恶型消费者并不买账分红险。各大险企2023年的分红实现率也不甚理想,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的投保热情。因此,尽管分红险被视为险企转型的重点方向,但目前看来仍难以扛起行业未来的市场基本盘。

在此背景下,增额寿作为过渡性产品的角色显得愈发尴尬。然而,在一轮又一轮的周期更迭中,增额寿却反复被寄予厚望。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何一个本应是过渡性的产品,会成为险企争相推销的热门选择?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行业逻辑和市场博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