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商业舞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品牌生存战”正悄然上演。众多曾风光一时的品牌,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熟悉身影正豪大大鸡排,还是潮流圈的宠儿OFF-WHITE,都纷纷陷入了经营困境,有的已悄然退场,有的则在生死边缘徘徊。
这股退场风潮,不仅仅是消费市场的一次简单洗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企业生存逻辑的深层问题。在经济周期波动、技术革新加速以及资本意志多变的背景下,品牌的生死存亡,已不再单纯取决于产品的优劣,而是更多地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策略的调整。
面对如此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一个问题不禁浮现在人们心头:在当今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品牌才能屹立不倒,继续“活着”?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对那些在2024年确认“死亡”或暂时“沉睡”的新消费品牌进行了一次不完全盘点,试图从它们的兴衰中汲取教训,为行业的复兴之路提供一丝启示。
在“死亡”的品牌中,非必需消费品领域成为了重灾区。彩妆护肤、身材管理等赛道都经历了剧烈的洗牌。HEDONE和浮气Fomomy等曾被誉为“国货之光”的品牌,在资本的快速催熟下,由于缺乏坚实的供应链壁垒和用户忠诚度,最终败给了更低价的白牌产品。瑜伽类身材管理品牌也未能幸免,疫情封控放开后,行业内的结构性矛盾凸显,预售制模式导致的现金流压力、用户活跃度低下等问题,让一些老品牌难以为继,纷纷倒下。
除了已经“死亡”的品牌,还有一些品牌虽然尚未消失,但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仿佛陷入了沉睡。这些品牌中,不乏成立超过30年的老品牌,如正豪大大鸡排和乐香杜唯。它们的衰落,或许正是“品牌老化”魔咒的体现。正豪大大鸡排未能适应市场变化,从街边店转型购物中心失败;而乐香杜唯则因执着于模仿国际大牌经典香型,未能跟上新一代消费者的嗅觉审美变化。
还有一些品牌虽然背靠大型企业,却也在2024年悄然退场,成为了集团化战略的牺牲品。花王旗下的EST媛色、FANCL旗下的Boscia博倩叶等国际巨头的高端线品牌,因运营策略保守,在成分党革命中败下阵来;而千味涮、黑鸡小馆等餐饮集团的多品牌试验田,也因品类错位和成本失控而暴雷。奈雪旗下的台盖品牌,更是因集团资源向“奈雪PRO”倾斜,死于内部赛马机制。
这些品牌的退场并非偶然,它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造价值,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无论是误把资本输血当作生存能力,还是把时代红利当成自己的经营壁垒,或是期待“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些误解最终都会让品牌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能够穿越周期的品牌,往往是那些脚踏实地、专注于创造价值的企业。它们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它们不依赖资本输血,而是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这些品牌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创造价值、保持竞争力的品牌,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