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核科技冲刺IPO,杭州六小龙再添资本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2-20 15:21 作者:沈瑾瑜

在科技界的聚光灯下,正当DeepSeek与宇树在A股市场掀起波澜,引发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之时,群核科技,这匹“杭州六小龙”中的又一黑马,正悄然向IPO发起冲刺。

相较于DeepSeek与人形机器人的热度,“群核”这个名字或许尚未能点燃投资者的热情。媒体多以“智能空间第一股”这样略显生涩的称谓为其加冕。然而,能够跻身“杭州六小龙”之列,与幻方、宇树和游戏科学等巨头并肩,群核科技自然有其不凡之处。其背后的小米(顺为)、高瓴与IDG等资深投资者的加持,更彰显了其潜力。据传,该公司的目标直指“千亿美元市值的世界级TOP科技公司”。

透过IPO申请书,让我们一窥这家公司的基本面。群核科技的故事始于2011年,由黄晓煌、陈航和朱皓三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同窗共同创立。他们不仅拥有名校背景,还有大厂工作的经历。黄晓煌曾在英伟达负责高性能计算软件的开发,陈航则担任杭州亿脑智能科技的非执行董事,朱皓则在亚马逊和微软担任软件工程师。

三位创始人以“桃园三结义”般的默契,携手开启创业之旅。2012年,公司成立次年便构建了首个专有的GPU集群,用于打造产品原型。一年后,“酷家乐”家装设计平台横空出世,开启了群核科技的融资与扩张之路。自2013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完成11轮融资,融资总额约2.95亿美元,吸引了IDG资本、高瓴资本和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加入。

然而,频繁的融资与众多参与者的加入,也导致了群核科技股权的高度分散。三位创始人虽担任核心职务,但并未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使得公司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从业务层面来看,群核科技玩的是一场“拿锤子找钉子”的游戏。不同于传统的“平面-3D”时代,群核科技的愿景是以AI驱动出一个平行的物理世界。作为一家典型的AI原生公司,其核心生产力来自于GPU芯片。创业之初,群核科技便开创性地将GPU放到云端,用于实现“物理正确”的渲染引擎。

尽管创业之路充满曲折,但群核科技凭借对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敏感性和对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经历了机器人、家居、电影等诸多行业的尝试后,公司最终选择了家装行业作为突破口,推出了“酷家乐”家装设计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商业化造血。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群核科技不仅开发了面向国际市场的“Coohom”,还通过增强型BIM功能开发了“酷空间”,将设计功能扩展至商业及工业空间。同时,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推出了面向室内环境AI开发的下一代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

凭借独树一帜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功能,群核科技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服务的个人客户数量已超过41万名,企业客户数量超过4.55万名。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7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并以22.2%的营收份额位居国内第一。

然而,群核科技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公司的愿景中,家居SaaS产品只是其实现“物理世界模拟器”梦想的手段。算力、算法和数据是构建这一梦想的三大基石。群核科技通过构建由5400台服务器组成的GPU集群,以及积累3.62亿个3D模型及空间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物理世界模拟器”。

这一模拟器不仅能够为家装、工业/商业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提供合成数据支持,还能够为机器人等需要真实物理场景训练的产品提供模拟环境。理论上,任何需要在现实环境中训练的产品,都是群核科技潜在的市场。通过合成数据进行机器人训练,能够达到与真实世界95%的正确率,且更具性价比和可扩展性。

然而,伟大的梦想往往伴随着高昂的代价。IPO申请书显示,群核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巨大,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分别占同期公司营收的72.9%、58.9%和47.6%。尽管公司业绩逐年向好,毛利率持续增长,但由于巨额的营销费用和研发支出,公司至今仍未能实现盈利。

近年来,尽管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功能吸引大量用户,业绩也有所提升,但巨额的营销和研发支出仍吞噬了所有的毛利润。同时,受到外部环境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群核科技在美股上市计划受挫后,账面现金保有量持续缩水。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且未获得新融资的前提下,公司急于通过港股上市来筹集资金,以支撑其梦想的实现。

群核科技的创始人黄晓煌曾笑谈道:“我们的梦想当然是越大越好,比如成为1000亿美元以上的世界级TOP科技公司。”然而,在梦想照进现实之前,群核科技仍需跨越重重挑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