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AI布局加速,MaaS模式却陷亏损困境:用户增长反成负担?

   发布时间:2025-02-23 14:00 作者:江紫萱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再度掀起波澜,多家科技巨头在AI布局上显著加速,纷纷拥抱DeepSeek技术,并频频放出重大消息。然而,尽管动作频频,商业化难题依旧困扰着整个行业,引发了广泛讨论。

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中国市场,MaaS(模型即服务)模式可能短期内面临最为严峻的商业挑战,甚至呈现出“用户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局面。据尤洋透露,由于大厂间的价格战,满血版DeepSeek R1每百万token的官方收入仅为16元。若每日输出达到1000亿token,则每月机器成本高达4.5亿元,亏损额惊人地达到4亿元。

尤洋进一步强调,这一数据是基于市面上机器最低租赁价格——每台每月7.5万元(H800机型)计算得出的。他还透露,若使用AMD芯片,在相同输出量下,月收入虽可达4500万元,但月机器成本仍高达2.7亿元,亏损超过2亿元。尤洋直言,当前行业的毛利率低至-90%。

面对这一现状,多位大厂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选择了沉默。而灵犀光年联合创始人张亮则分析指出,国内云厂商在商业模式上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未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随着DeepSeek需求的激增,各厂商为争夺用户,纷纷推出低价甚至免费策略,导致规模提升的同时,边际成本并未递减,无法覆盖算力成本。

尤洋在社交媒体上也表达了对行业现状的担忧,他提到,尽管H20性价比相对较高,但仍面临巨额亏损。张亮则提出了寻找低成本算力资源用于MaaS推理服务的解决方案,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从业者的认同。他们认为,针对DeepSeek定制化芯片进行硬件适配,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杨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尤洋关于中国MaaS市场商业化进程滞后的观点具有合理性,但她也强调,该模式的战略价值应从长周期视角进行审视。杨雯认为,MaaS生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中小企业AI应用门槛、构建开发者创新生态以及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进程等方面。在盈利模式创新上,她建议基础层可按模型调用收费,增值层可拓展广告推荐与数据洞察服务,顶层则可面向垂直领域提供行业级差异化解决方案。

从最新进展来看,华为云率先打响了DeepSeek上云的第一枪,随后阿里云、腾讯云、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京东云等纷纷接入DeepSeek模型。不仅如此,大厂在C端市场的布局也明显加速。腾讯方面,自本月16日起,其全产品线开始拥抱DeepSeek-R1,包括微信在内的多款产品均进行了整合。同时,公司内部也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以更高效地推动AI时代的产品布局和升级。

另一边,阿里巴巴在AI To C业务上也动作频频,不仅通义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也进行了融合,探索AI眼镜等新产品方向。上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夸克办公区,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对AI To C业务的重视。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近期在AI To C业务上开启了大规模人员招聘,开放岗位达数百个,其中AI技术和产品研发岗位占比高达90%。

杨雯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竞赛进入收敛阶段,产业焦点正加速向应用层迁移。C端场景因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快速迭代特性,成为技术落地的关键试验场。她预测,今年Agent应用将完成场景验证期,在客服自动化、个人数字助手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

张亮也表示,大厂在原有的成熟移动产品线中整合AI能力,将APP“重新做一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他认为,大厂的产品生态和场景为搭建AI智能体平台等AI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环境。

然而,在接入DeepSeek后,大厂自研模型的未来走向也备受关注。杨雯指出,自主研发与开源调用的协同模式并不存在本质冲突,而是技术演进过程中的阶段性解决方式。她建议,短期战略应聚焦用户体验突破,通过“核心模块自研+长尾能力集成”的方式实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