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科学界传来的一则震撼消息,全球首个几乎完全由机器执行的体外受精(IVF)婴儿已经顺利诞生。这一突破性进展由newscientist率先报道,整个过程中,医疗专家仅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
在IVF技术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一种常见方法,旨在将精子直接注入卵子内,尤其适用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然而,这一技术的高精度操作往往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巧,失误在所难免。为了克服这一局限,纽约市的生物技术公司Conceivable Life Sciences研发出了一台能够自主完成ICSI所有23个关键步骤的机器。
在这台机器的操作下,每一步都由操作员通过简单按键启动,并可以实时观看整个过程。首先,利用先进的AI算法,机器会挑选出外观最健康的精子。接着,通过激光照射使精子尾部失活,便于机器精准抓取。最后,将选中的精子注入预先收集的卵子中。
为了验证机器的可靠性,研究人员招募了一对生育困难的夫妇进行测试。男方精子活动异常,女方卵子也存在问题,因此采用了捐赠卵子。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8个捐赠卵子中的5个,由机器进行受精,成功产生了4个胚胎。剩余的3个卵子则采用传统的ICSI方法受精,同样形成了胚胎。
接下来,研究人员利用另一个AI模型对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选出了两个最优胚胎,这两个胚胎均出自机器之手。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机器受精方法产生的胚胎更健康。他们将其中一个胚胎植入女方子宫,但未成功着床,随后植入的第二个胚胎则成功发育。
伦敦大学学院的Joyce Harper教授对这一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概念验证。然而,她也指出,为了确定机器受精是否能提高出生率,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将夫妇随机分配至自动化或手动ICSI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