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电子亲人”,抢占了八旬父母的晚年时光?

   发布时间:2025-04-11 10:07 作者:钟景轩

在深夜与黎明的交界,80岁的老邓的短视频账号依然活跃在线,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照进屋内,他的头像便已再次亮起绿色的在线标志。老邓和他的老伴老王,几乎全天候沉浸在名为“土土”的呼和浩特本地主播的直播间里,儿女们的信息往往只能在他们直播间隙得到回应。

“对爸妈来说,土土快成比我们更亲近的人了。”儿子建文无奈表示。老两口不仅在直播间大肆购买无用甚至劣质的商品,更在精神上高度依赖,随着直播间的剧情起伏,心情也波动不定。

土土,这位拥有数十万粉丝的主播,以其长达18小时的直播、方言交流、贴近地域文化的聊天内容,以及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家长里短、正义战胜邪恶的叙事,构建了一个让老年人深感信赖的“电子亲情”。这种情感甚至延伸到了线下——土土开设的实体商场和粉丝见面会,都成为了老年人热衷参与的活动。

据第三方平台QuestMobile发布的《2024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银发人群月活跃用户已达3.29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29小时,其中短视频以35.1%的占比位居榜首。老年人在直播带货中的购买力已不容忽视,网络上子女们的相关控诉日益增多。

一份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千人调查问卷显示,69.7%的受访者曾与家中长辈在网购上产生过分歧,其中超过四成人认为,老人在产品评判上更信任主播而非家人。

形形色色的直播间,正成为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和主要购物渠道。曾经,“数字弃民”一词用以形容因经济、文化等原因无法跟上信息时代步伐的群体。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中的普及,新的“数字弃民”现象出现——他们虽能使用技术,却缺乏判断力。主播们成为了家庭亲子关系中的“离间者”,导致双方情感和经济上出现裂痕。

为了探究老年人沉迷直播间的真正原因,我们尝试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老邓和老王的日常,几乎被土土的直播填满。从早六点到晚十二点,不同的主播讲述着各自的故事,老两口的生活节奏也随之调整:早晨醒来便打开直播,边听边吃早餐,午后补眠,晚餐前后守在插座旁充电看直播,直至睡前。

老两口在直播间消费不菲,却往往换回无用的物品。建文和妹妹丽文对此深感无奈,他们收到的父母从直播间购买的商品,从变质的食物到质量低劣的手机,不一而足。

更令他们担忧的是,父母对土土的信任已近乎盲目。一次,土土声称自己“被绑架”,消失了一天半,老邓急得彻夜难眠,直到土土重新上线,才安心下来。这种情感投入,让子女们感到既无奈又担忧。

土土的故事,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她自称16岁离家打工,后回乡创业,却因帮助他人得罪恶势力,遭遇亲戚和竞争对手的陷害。团队成员磊磊和小飞,也各自有着悲惨的身世和斗争故事。这些剧情,深深吸引了老年观众。

“你不觉得土土家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吗?”建文在家庭聚餐时曾这样问道。然而,无论子女们如何劝说,老两口都坚信土土的真实与正义。

土土深知自己的粉丝画像,直播时亲切地称呼粉丝为“叔叔姨姨”,强调不会欺负他们,提醒理性消费。她还通过线下活动增强粉丝的认同感和消费黏性。老邓和老王,就是其中的忠实粉丝。

在直播间购物,对老两口来说,不仅是获取“优惠”,更是支持正义。土土常常结合剧情带货,如惩罚“坏人”时低价甩卖其产品,让粉丝们感到既解气又实惠。然而,这种激情下单,却让子女们苦不堪言。

经过子女的反复劝说,老两口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他们意识到,直播间里的“电影”虽精彩,但买货需谨慎。然而,他们对土土的情感依赖,却难以割舍。

对老年人来说,直播间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是精神寄托。他们参与剧情,等待正义的审判,与主播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清醒的沉沦”,反映了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寻求陪伴和关爱的渴望。

子女们逐渐理解,与其激烈反对,不如约法三章,只要父母不乱买东西,就尊重他们的选择。“老人们没什么可做的,就当给他们保留一点精神寄托吧。”建文和丽文如是说。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