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破局在即,骥翀氢能付宇:突破“死亡之谷”迎指数级增长

   发布时间:2025-04-11 11:01 作者:沈如风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场聚焦中国氢能未来的盛会于今年3月末拉开帷幕。会场内,各路氢能领域的先锋汇聚一堂,共同见证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家专注于无人机技术的企业,在展台中穿梭,急切地寻找能够为自家产品减负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轻便、高效的氢燃料电池,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会场的一角,研学队伍中的小朋友们被眼前的氢能重卡深深吸引。他们或兴奋地讨论着变形金刚的模型,或认真模拟着这个庞然大物的驱动原理,小小的身影在氢能的世界里探索着未知。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氢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被视为新能源领域的璀璨新星。其中,氢燃料电池作为发展较早的技术之一,更是备受瞩目。在北京冬奥会上,1000余辆氢燃料电池车成为了服务车辆的主力军,占比接近30%,这一数字相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有了数十倍的增长。进入2024年,广东、四川、吉林、山东等多地更是推出了氢能车辆高速免费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普及。

然而,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高昂的造价、复杂的技术路径、氢源的绿色清洁问题、应用场景的局限性以及安全性的隐忧,都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骥翀氢能,作为近年来备受市场关注的燃料电池企业之一,其核心团队源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这里是全球两大燃料电池技术策源地之一。公司创始人付宇表示,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因此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质疑的声音在所难免。但从科学原理、供应链、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来看,这项技术、这个行业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付宇透露,骥翀氢能在持续研发迭代干线重卡相关产品的同时,也在针对低空经济开发下一代产品。预计新一代产品的功率质量将较当前市面产品实现质的飞跃。

在与付宇的交流中,他分享了对氢燃料电池行业争议的见解。他认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对其他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氢燃料电池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因此质疑的声音在所难免。但从科学原理上看,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适应性强、启动及变载响应速度快、无污染且供应链相对安全,是理想的汽车动力源。

谈及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付宇表示,燃料电池车不仅适用于重载、长续航的商用车领域,还能覆盖载人短途场景。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燃料电池以其自重轻、大载重、长续航、无污染的优势,成为了飞行动力方案的理想选择。在船舶动力领域以及能源领域,燃料电池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方面,付宇指出,燃料电池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要开发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可量产的工程产品,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的燃料电池知识和产品工程开发能力。骥翀氢能的核心团队具备丰富的燃料电池工程经验,形成了自有燃料电池产品开发流程,兼具专业知识与工程能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对于氢能领域的投融资变化,付宇认为,氢能属于新质生产力,这类企业在前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一旦突破就会迎来指数级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国家倡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与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的规律更加契合。

面对未来,付宇表示,骥翀氢能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在更多地区实施氢燃料车免收高速通行费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获取更多的研发经费支持。同时,他也指出了氢能产业目前面临的瓶颈,包括资金支持、氢源供应、产业协同等方面。

在付宇的设想中,未来的能源体系将是柔性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将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方式,以氢为介质存储能量,成为电网的有力补充。而氢储能技术将不受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制约,成为解决未来能源体系核心问题之一的关键。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