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普科技七年磨一剑,华为阿里高管领衔,冲刺港股企业级AI第一股

   发布时间:2025-04-17 11:58 作者:沈如风

企业级AI服务商滴普科技再次向港交所发起上市冲击,携手中信证券、民银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欲在港股市场掀起新波澜。自2024年6月首次递表后,这家专注于实时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正加速其资本化进程。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已成为推动商业逻辑重构的重要力量。滴普科技,作为中国首批实现AI-Ready数据平台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的企业,正站在行业的前沿,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上首家企业级AI上市公司。然而,其上市之路既充满希望,也伴随着挑战。

滴普科技的创始人赵杰辉,一位拥有超过20年信息技术行业经验的老将,曾在华为和阿里担任要职。2018年,他携手华为、阿里的前同事们,共同创立了滴普科技。凭借深厚的技术背景,公司选择以“数据中台”为切入点,帮助企业整合分散的IT系统。如今,滴普科技已转型为提供前沿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致力于助力企业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决策优化和运营升级。

在生成式AI的热潮下,滴普科技基于AI-Ready的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和Deepexi企业级大模型平台,成功实现了Agentic人工智能应用在企业中的部署与实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滴普科技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在商业化方面,滴普科技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22年至2024年,其年营收从1.01亿元增长至2.43亿元,年均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5.5%。客户数量也从129家扩展至245家,其中不乏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些大客户年均贡献超150万元收入,而33.1%的企业级客户复购率则进一步印证了其产品的高粘性。

尽管营收持续增长,但滴普科技仍面临盈利难题。2024年,公司亏损额同比扩大148%至12.5亿元,占年收入的516.6%。高昂的研发费用和全球业务拓展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这也反映出滴普科技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在融资方面,滴普科技同样表现出色。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约9轮融资,累计总额约合人民币20亿元左右。高瓴、IDG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加持,无疑为滴普科技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面对资金紧缺的问题,滴普科技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

站在行业维度来看,企业级AI应用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市场规模已达386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2394亿元。然而,这也意味着滴普科技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滴普科技需要应对百度、阿里等巨头的生态压制;在垂直场景方面,则需要与第四范式、星环科技等对手展开竞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滴普科技正在构建更加完善的服务生态。公司与英特尔、达梦数据库等合作伙伴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同时,滴普科技还致力于扩大其开发者生态布局,通过DEEPNOVA开源社区等渠道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

此次IPO,滴普科技计划将筹集的资金用于研发AI-Ready数据融合平台、企业级大模型平台等核心基础设施;建立自己的算力平台;以及成立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团队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滴普科技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对于滴普科技而言,上市不仅是一次融资机会,更是其新商业文明探索的起点。在数据要素成为新生产资料的今天,滴普科技正以其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引领着企业级AI应用的新潮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