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政策双轮驱动,电视计算机等消费电子迎来哪些新变革?

   发布时间:2025-04-18 18:59 作者:顾青青

消费电子行业在经历了一段低迷期后,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与以往的市场回暖不同,此次反弹更多地受到了政策推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各大消费终端产品凭借创新设计和技术升级,重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电视、计算机等多终端产品,他们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与此同时,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和终端技术的不断迭代,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不含3C产品)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均实现了零售额的稳步增长。其中,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7%,线下零售额更是实现了12.9%的增幅。在电视市场方面,中国品牌的整机出货量达到了884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这是自去年第四季度“国补”政策实施以来,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

在政策层面,家电以旧换新、节能补贴以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措施的推出,为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泰瑞特检测发布的报告,中国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表现抢眼,特别是在Mini LED、超大屏技术等方面的升级,以及面板产业链的优势,使得中国电视品牌在中高端和性价比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报告还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的销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比增幅高达520.4%。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的销量将超过900万台,渗透率接近30%。电视行业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观影工具转变为家庭智能中枢,消费者更加注重画质、交互体验和健康护眼等功能。

在计算机行业,AI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已经成为当下终端市场的主要卖点。与未集成NPU的类似配置PC相比,AI PC享有更高的价格溢价。预计到2025年底,在800美元以上的PC市场中,超过一半的产品将具备AI能力,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超过80%。

当前,政策引领产业升级,我国正在加速构建自主产业生态,推动国产替代进程。2024年,中国电子计算机整机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消费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高端市场注重品牌价值和技术领先,中端市场则更加关注性价比,而低端市场则以基础配置和低价产品为主导。

国产CPU在制程工艺和功耗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可以满足科学计算、工业控制等场景的需求。同时,分布式存储与绿色节能技术的结合,提升了云计算资源调度的效率。纳米技术在电子元件制造中的应用,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有望突破传统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国产数据库已经实现了高并发处理,并在金融领域替代了国外产品。国产化算力生态正在加速构建,基于自主处理器和麒麟操作系统,我国正在构建覆盖硬件、系统、应用的全栈技术体系。5G/6G技术的普及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为更高清的视频流、实时游戏等场景提供有力支持。

消费电子行业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创新点和技术应用,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消费电子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