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在国际论坛上频被“问住”,是挑战还是机遇?

   发布时间:2024-10-14 11:48 作者:顾青青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中国形象、解决“挨骂”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突破的难题。本文基于个人跨国对比的亲身经历,探讨了在机制改革上采用新质思维,以期历史性地解决这一挑战。

笔者在国际交流中发现,尽管中国学者的身影在国际论坛上逐渐增多,但他们在回应国际疑问时往往显得“钝感”,这折射出了中外信息交流的紧迫性。

图为自2013年1月以来热门内容语言使用的历史趋势数据W3Techs

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迅猛发展,与微观层面对外交往的松弛感不足形成了鲜明对比。海外参会或交流的经历揭示了中外在信息交流、社会节奏与氛围上的显著差异,提出了软件“软松弛”的更高要求。

中外信息“半脱钩”的迹象日益明显,中国学术理论在国际上的贫瘠与新鲜提法的层出不穷形成了对比。更令人担忧的是,中文信息在全球互联网上的占比持续下降,这为解决“挨骂”问题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要全面解决“挨骂”问题,需借鉴“新质生产力”的思维逻辑,推动对外讲述中国的人、信息话语、国际舆论圈的质变。这要求允许和鼓励更多学术界人士及社会大众参与到解决“挨骂”问题的事业中来。

2023年6月17日,在日本东京,选手在“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日本赛区决赛中表演才艺。新华社

当前外事审批制度的严格限制了人们对外交流的意愿,不符合国际交流便捷化的新时代特质。实现解决“挨骂”的目标,需要彻底简化外事审批程序,重塑人们投入国际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推动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的改革也是创新与成长的新动力。逐渐开放数据跨境流动,有助于中国话语与信息更多走出去,让中国民众在“斗争中成长、在开放中壮大”。

在“72/144小时过境免签”等系列便利外籍人士来华的政策推动下,外籍人士中国行持续升温。7月9日,几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体验练习太极拳。新华社

为了更大程度地解决“挨骂”问题,还需要创造更多国际受众走进中国的便捷制度条件。近年来,中国推出的过境免签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形成了“一来中国,就爱中国”的全球网络热议现象。

为解决“挨骂”难题,本文提出了三大务实建议:彻底简化外事审批程序、逐渐推倒互联网防火墙、继续加大外国来华游客的签证便利化。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在国际形象上的全面提升。

7月10日,两名外国游客在北京前门大街观光留影。新华社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