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相继拉开今年双11大促的序幕,一个显著的变化浮现:低价竞争不再是核心战场,标志着电商行业在集体走出价格战泥潭后,迎来了共识瓦解的一届双11。
往年,各大平台将“全网最低价”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纷纷推出各种指向价格力的玩法。然而,今年这一景象不再。淘宝天猫、京东等不再单一追求绝对低价,而是更注重品质与价格的平衡,提出“品质好价”等口号。
抖音依旧对价格保持较高关注度,推出“官方立减”和“一件直降”等促销玩法,而其他平台如快手,则更强调对供需两侧的扶持,提供流量补贴和用户红包等。
双11历来是电商平台的正面战场,但今年,昔日的竞争对手之间的隔阂正在快速消融。淘天与京东在双11前达成一系列合作,包括物流互通、支付方式的接纳等,显示出电商巨头们在新环境下的合作姿态。
这一届双11,不仅是大促形态的变化,更深层的是电商行业在多年内卷后的反思与变革。从早期的品牌化、消费升级,到后来的平台商家、直播电商的崛起,电商平台之间的快速模仿导致行业陷入高度同质化。如今,电商平台们似乎在尝试打破这一困境,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今年双11,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氛围有所减弱,更多展现出合作的色彩。大促的时间跨度延长,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但剑拔弩张的气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互联互通与合作。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在这一届双11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多位头部主播因各种原因自顾不暇,电商平台也将运营和补贴的重点放在了传统的货架场景,试图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家营销效率来激发新的活力。
各大电商平台在战略战术上各行其是,同时也尝试向老对手伸出橄榄枝。这种变化背后,是整个行业对于重新激发商家与消费者热情的渴盼。在供给侧,商家长期被平台规则所裹挟,参与成本水涨船高,回报却日益稀薄。在需求侧,消费者对双11的“审美疲劳”也日益显现。
今年双11,电商平台们试图打破这一困局,尝试结合自身长板,围绕供需做出新花样。尽管双11的声量或许难以恢复往昔,但这种反内卷的氛围,为双11培育新气象、生长新活力提供了土壤。
电商行业以双11为起点,试图扭转同质化、高度内卷的长期倾向。这一转变不仅为新老电商提供了向上突破的机会,也为长期困扰全行业的增长难题带来了破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