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艺术的浩瀚星空中,吕克·贝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璀璨明星。自1980年代起,他的作品如《地下铁》、《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以及《第五元素》等,不仅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更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月10日,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吕克·贝松的大师班在三亚凤凰岛如期举行,他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自己对电影制作的独到见解。从剧本、导演到演员,再到对短视频和人工智能的看法,吕克·贝松的分享无疑是电影爱好者们的一场盛宴。
在吕克·贝松的电影哲学中,电影不仅仅是镜头与故事的堆砌,更是对人类情感、社会现实与艺术美学的深度挖掘。他坚信,一个优秀的电影作品,其内容始终是核心。他告诫新人导演,不要急于拍摄高成本的科幻片,而应通过拍摄纪录片等作品积累经验和信心。同时,他也提到,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现在许多特效都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脑完成。
关于剧本,吕克·贝松强调,它是电影的灵魂,是整个制作过程的基础。他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从15岁开始写作,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重写,才最终写出了《第五元素》等经典作品。同时,他也提到,一个好的剧本,总能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因为好的故事总是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作为导演,吕克·贝松则表示,他从未想过要取悦谁,拍电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以毕加索为例,认为电影创作者应该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要被资本和市场左右。他提到,现在的电影行业,资本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对电影创作是不利的。因此,他呼吁电影人应该夺回创作的权力,让观众看到更多具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品。
在与演员的合作上,吕克·贝松认为,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他提到,每个演员都是不同的,需要花时间去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友谊。在拍摄过程中,他会给演员讲背景故事,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去发挥。同时,他也注重激发演员的潜能和创造力,认为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在谈到短视频和人工智能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时,吕克·贝松则表现出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观众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喜欢短视频这种快节奏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逐渐欣赏更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作品。而对于人工智能,他认为它只是一个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的创作性。他提到,像《狗神》这样的作品,是AI无法创作的,因为AI只能基于现有的内容进行再创作,而无法创造出全新的、具有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