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关将近,商家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年货节”。然而,与往年的热闹相比,今年的年货节却笼罩着一层阴霾。商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流量昂贵、增量难寻、品效难两全,以及投放策略的迷茫。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美国百货公司之父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名言,如今成了商家们心中的痛。特别是在2024年,这种浪费的比例似乎还在不断攀升。
李美华(化名)经营着一家线上童装店,她向记者透露,抖音和快手等新兴电商平台在前两年还有免费的自然流量可薅,但从去年开始,这些流量基本都需要商家自掏腰包购买,而且价格逐年攀升。她表示,自己店铺的ROI(投资产出比)仅为1:2,即每投入1万元广告费,仅能带来2万元的销售额。然而,这2万元的销售额在扣除产品成本、人员工资、仓库租金、运费险等费用后,往往所剩无几,甚至还会出现亏损。
李美华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网店因无法承受高昂的流量费用而宣布关闭。一些知名品牌如欧莱雅旗下的NYX彩妆品牌,也选择了结束在天猫和淘宝的运营,注销了官方账号。这些惨烈的现实,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流量越来越贵,商家难以承受。
流量昂贵的深层次原因,是电商市场的“僧多肉少”局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市场,导致供给端商品极大丰富,而需求端新的“蛋糕”却几乎被吃光。因此,要想捕捉有限的用户,商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种局面也导致了电商大盘的增长放缓。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1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80%。这意味着,可供商家挖掘的消费潜能已经很少了。因此,电商平台和商家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然而,新的增长点并不容易找到。尽管一些电商平台如视频号等还在保持增长,但面对整个电商大盘的存量争夺,这些增长点能否为商家带来有效的转化和增量收入,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商家表示,虽然视频号等平台的用户数量庞大,但用户群体中的银发族过多,网购能力有限,反而会增加售后压力。
在投放策略上,商家们也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困境。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来购买流量,以维持店铺的生存;另一方面,高昂的广告费用又严重压缩了他们的盈利空间。一些商家甚至表示,现在的广告费用已经成为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为了应对这种困境,电商平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轻商家的负担。例如,淘天取消了天猫年费,改为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拼多多推出了“百亿减免计划”,降低商家入驻门槛;京东则推出了“春晓计划”,聚焦流量扶持和AI技术提效等。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触及到商家最关心的流量费用问题,因此效果有限。
在年货节即将来临之际,商家们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抉择。他们既希望通过投放广告来增加销量,又担心高昂的广告费用会吞噬掉微薄的利润。一些商家甚至表示,如果年货节的投放效果不佳,他们可能会选择撤摊离场。
年货节本是商家们期待已久的销售盛宴,如今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在流量昂贵、增量难寻的背景下,商家们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品效兼收,成为了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