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中国版英伟达的热潮中,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波动,其中海光信息与寒武纪作为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引领了市场的风向标。1月7日,这两大龙头再度携手攀升,股价分别暴涨近10%,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海光信息,作为中科系的一员,凭借其通用处理器CPU和AI处理器DCU的双重优势,已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芯片企业。特别是其DCU系列“深算二号”在2023年三季度的发布,性能相比前代提升了超过一倍,并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自2014年成立以来,海光信息的业绩增长迅速,盈利能力也持续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处于行业前列。
而寒武纪,尽管在营收结构上经历了从智能终端处理器IP向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的转变,但其云端产品线,尤其是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仍然承载着市场的厚望。特别是其最新发布的思元590芯片,综合性能对标英伟达的核心产品A100,为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撼。然而,寒武纪在云端产品线的收入上却遭遇了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产品供应链受到了重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资本市场对寒武纪的乐观预期并未减弱,其市值一度逼近3000亿元大关。然而,从市销率PS来看,寒武纪的估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同行业其他公司,甚至与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相比也显得过高。这不禁让人担忧,寒武纪的估值是否已经出现了泡沫。
事实上,A股半导体板块在短短三个月内已经经历了大幅上涨,估值溢价明显。这背后既有国家政策的推动,也有市场主力资金对半导体行业的看好。然而,半导体行业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基本面的复苏情况、全球科技巨头的竞争态势等。
特别是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的领头羊,其业绩高增长的逻辑也开始受到质疑。一方面,GPU的大规模持续高额采购可能并不现实;另一方面,美国头部科技巨头已经开始通过自研降低对英伟达的高度依赖。这将对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构成威胁,进而影响到其在AI芯片市场的地位。
对于中国的AI芯片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方面,他们可以借助国产替代的东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全球科技巨头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狂热和估值泡沫也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