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俞德超:从“打工皇帝”到创始人,为何难掌实权?

   发布时间:2025-01-15 15:55 作者:顾青青

近期,信达生物在研发领域和对外合作方面捷报频传,然而这些利好消息并未能带动公司股价的上涨,反而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这一现象的背后,与公司创始人俞德超的经历和决策紧密相关。

在研发方面,信达生物取得了显著成果。达伯乐®(ROS1抑制剂)成功获批上市,成为公司的新增动力;达伯舒®(PD-1单抗)与爱优特®(VEGFR抑制剂)的联合疗法也获得了附条件批准;他雷替尼(ROS1和NTRK双靶点抑制剂)同样顺利上市。这些新药的推出,无疑为信达生物的产品线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合作方面,信达生物同样动作频频。公司与罗氏达成了全球独家权益协议,开发、生产及商业化IBI3009(靶向DLL3靶点的ADC药物),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同时,信达生物还获得了礼来新一代、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非共价(可逆)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益。这些合作不仅拓宽了信达生物的业务范围,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这些利好消息不断,信达生物的股价却并未因此上扬,反而呈现出阴跌状态。自去年10月俞德超的收购风波以来,公司股价从44.25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35元左右,跌幅达20%。即使公司最终宣布取消提案,股价颓势也未能完全扭转。

俞德超,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自幼出身贫寒,凭借勤奋学习走出大山,成为家乡第一个大学生。他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始终未能摆脱“高级打工仔”的角色。在康弘药业期间,他主持研发的康柏西普虽然最终成功上市并为公司带来丰厚收益,但他却未能享受到这份荣耀,因为他在公司上市前夕选择了离职。

离开康弘药业后,俞德超决定自主创业,成立了信达生物。凭借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和资源,他成功吸引了众多资本和合作伙伴的关注。信达生物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轮融资,并与礼来等国际大药企达成了战略合作。然而,随着融资的不断进行,俞德超的股权逐渐被摊薄,他在公司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减弱。

去年10月,俞德超试图通过收购Fortvita的股份来增强自己在公司中的影响力。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众多股东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一交易并不符合股东利益,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最终,俞德超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收购计划。

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俞德超在信达生物中的尴尬处境。尽管他是公司的创始人,但由于股权被稀释,他在公司中的话语权有限。他试图通过收购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但却未能得到股东的支持。这一经历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和无情。

在信达生物的发展历程中,俞德超无疑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融资的不断进行,他的角色和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俞德超身上,也是未来众多Biotech公司创始人可能面临的共性困境。如何在公司发展和投资人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这些创始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尽管如此,信达生物在俞德超的带领下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已成为国内创新药领域的佼佼者,产品线丰富且前景广阔。然而,对于俞德超来说,他或许更希望能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高级打工仔”在公司中奋斗。

对于信达生物来说,如何平衡创始人的期望和股东的利益,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然而,无论如何,信达生物都已经在国内创新药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将继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