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舞台上,工程想象力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一创新思维的火花,正逐步照亮企业通往卓越的道路,开启了一扇通往新机遇的大门。
地平线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余凯曾强调,在挑战与变革并存的时代,激发想象力,以新颖视角打破传统框架,是企业突破重围、实现飞跃的必由之路。
企业的未来愿景与工程想象力的强弱息息相关。它不仅塑造了企业的战略规划、技术路径,还深刻影响着创新价值观的形成,对未来产业及社会走向具有深远意义。为此,极新有幸邀请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纪阳教授,就工程想象力在教育、商业及全球科技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访谈内容将分系列发布,本文为系列之二:聚变——企业思维革新,破冰商业挑战。
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工程想象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教育体系的革新,更是推动中国AI领域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得以迈向更加高效、创新的未来,为中国在全球AI竞赛中抢占先机。
纪阳教授指出,前瞻性的概念探索是推动创新、展现未来视野的重要途径。中国亟需一群致力于此类探索的人才,特别是激发工程想象力。为此,他们曾发起“更多想象空间社团”,旨在激发想象力的力量,推动其发展。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想象力将引领未来趋势,特别是在工程领域。
工程想象力不仅关乎对未来工程的设想,更涵盖了社会发展路径的预见。正如《三体》中的质子概念,将社会结构、人的状态与文明进程紧密相连。这种想象力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要素。高科技企业是否选择星辰大海,往往取决于其工程想象力的广度与深度。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不乏富有远见的想象。然而,在追求标准化与执行力的今天,我们往往忽视了想象力作为核心增长引擎的潜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环境变化,企业常需依赖想象力寻找突破口,如疫情后的企业盈利下滑,便需依靠想象力调整投资策略,应对市场低迷。
想象力的竞争,决定了企业是固守市场份额,还是探索更广阔的未来空间。它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走向与技术发展路径,成为企业竞争中的关键一环。然而,工业界对此类深层次思考的理解尚显不足,学术界也缺乏对此类前沿议题的支持,导致新创意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针对企业如何提升实现商业目标的想象力,纪阳教授指出,行业领袖如乔布斯、马斯克等,均展现了卓越的商业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需经历发散再收敛的过程,领导者在激发创新氛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企业需灵活调整策略,给予团队更多创新空间,避免思维定式。
以腾讯为例,其成功源于战略调整与持续创新,尤其是微信的推出,通过与QQ平台的差异化设计,实现了产品迭代与生态化发展。同样,字节跳动通过快速迭代、市场把握及多元化发展,成功实现赛道切换,展现了后发企业的竞争力。
纪阳教授还强调,企业成功背后往往有国家战略与产业链支撑。中国企业的崛起,离不开长期战略眼光与产业布局。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重大突破往往源自战略定力与远见,今天的企业与领导者也应具备类似的长远思维。
在探讨如何利用100万经费提升工程想象力文化时,纪阳教授提出,应将教育方法引入企业,重视员工创意与想象力的培养。尽管市场环境常使员工激情与创意波动,但保持员工创意对企业至关重要。他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企业在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方面的不足,并指出,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纪阳教授还分享了华为向IBM购买咨询方案的案例,强调思维方向的根本性差异。华为的成功不仅在于执行战略,更在于其长期坚持与战略定力。这反映了商业博弈的本质,也凸显了想象力与战略眼光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