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酒店业巨头万豪、希尔顿、洲际、凯悦及温德姆相继揭晓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在全球经济预期下行的背景下,这些国际酒店集团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从核心运营指标来看,全球范围内的每间可售客房收入(RevPAR)略有提升,特别是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表现突出,而大中华区的RevPAR则普遍出现下滑。
在扩张步伐上,各大酒店集团纷纷以“创纪录”和“历史新高”来形容其酒店与客房数量的增长。洲际酒店在2024年内新增了5.91万间客房,遍布371家新酒店,同比增长高达23%,仅在第四季度就开业了2.36万间客房,创下单季度第二高纪录。万豪酒店则更为激进,全年新增客房数达到12.3万间,几乎相当于前两年新增客房数的总和。
对于这一扩张现象,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指出,酒店业绩的根本在于市场供求关系,国际酒店集团加速开店策略实质上是“以量换价”。尽管2024年大中华区的RevPAR有所下滑,但酒店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同程安芯CEO王婷则从轻资产模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国际酒店通过提升特许经营酒店的占比,以及在新兴市场中主导管理合约酒店,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在中国市场,国际酒店看好长期发展潜力,积极挖掘新兴市场机遇,同时利用当前开发成本下降的窗口期,加速开店布局。
从具体财报数据看,五大国际酒店集团虽然保持了营收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告别了往年的双位数增长。万豪以251亿美元的营收规模继续领跑,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2.96%。洲际酒店同样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归母净利润降幅达到16.27%。财报发布后,两家集团的股价均出现下跌。
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尤为引人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大中华区RevPAR下降了2.3%,平均每日房价(ADR)下降了3.7%,尽管入住率有所提升,但仍未能弥补房价和RevPAR下降带来的损失。相比之下,中东及非洲、亚太地区(除大中华区)的RevPAR增长均超过12%。希尔顿、洲际、凯悦等酒店集团在大中华区的RevPAR也不同程度下滑,而在其他地区则呈现出显著增长。
在疯狂扩张的背后,各大酒店集团的新开业客房数均创下历史新高。万豪酒店一年内新增客房数几乎相当于前两年之和,希尔顿、洲际、温德姆也分别实现了7.3%、23%、4%的同比增长。希尔顿集团更是新进入了25个国家和地区,筹建酒店数量达到3578家,客房数量近50万间。
在大中华区,国际酒店的扩张速度同样迅猛。希尔顿集团平均不到2.5天就有一家新酒店开业,目前在大中华区运营的酒店数量已突破800家。万豪酒店在大中华区签署了161个项目,涉及近3.1万间客房,签约量创历史新高。奢华品牌、高端品牌和精选服务品牌均实现了超过60%的增长。
然而,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酒店行业供给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截至2023年底,中国酒店客房总规模较2019年增长了约15%。本土酒店品牌同样在加速扩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同时,高端酒店和存量酒店的出售及拍卖事件频发,但高价值项目的成交率仍然较低。
尽管如此,王婷仍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她认为,虽然短期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中长期来看,随着消费升级和旅游需求的释放,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酒店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高端酒店市场仍然存在巨大开发潜力,为国际酒店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酒店开发成本有所回落,为国际酒店集团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良机。这种“逆周期投资”策略不仅能有效降低开发成本,还能为未来的市场复苏提前做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