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模拟芯片:原产地规则下,蛰伏后的破局时刻?

   发布时间:2025-04-19 12:55 作者:钟景轩

近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明确半导体产品的流片地将被视为原产地。这一消息迅速在A股市场引起了连锁反应,半导体板块出现了显著反弹。纳芯微、圣邦股份、思瑞浦等模拟芯片公司,以及唯捷创芯等射频芯片公司的股价纷纷涨停,市场信心得到了显著提升。

模拟芯片行业多采用IDM(集成设备制造)模式,全球领先的模拟芯片厂商如TI(德州仪器)和ADI(亚德诺半导体)便是典型代表。TI的晶圆厂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犹他州以及日本会津,其中美国产能占比超过八成。而ADI的晶圆产能则主要集中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俄勒冈州、缅因州及爱尔兰。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此次发布的进口报关规则,这些模拟芯片公司的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或将面临额外的关税。

业内普遍认为,“流片地为原产地”的规则将对美资模拟芯片的进口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为国产模拟芯片的发展带来利好。这一观点在近期科创板芯片设计环节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有模拟芯片企业负责人表示,近期客户订单量有明显增长。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庞大,据市场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模拟IC销售额将达到约794.3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的一半左右。然而,国内模拟芯片厂商的销售额普遍在20亿至40亿元人民币之间,距离进入全球前十大模拟芯片设计公司名单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国内模拟芯片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一方面,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市场需求疲软,国际巨头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例如,2024年德州仪器和ADI的营收分别下滑了10.7%和23.4%。这种下行周期自然也对国内企业产生了影响,市场环境的严峻给国内模拟厂商带来了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国际巨头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价格战策略。TI甚至对部分客户表示,只要国产厂商给出的价格,他们就愿意再便宜一些,或者将模拟产品与DSP产品捆绑销售。这种价格战对国内模拟芯片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制。

TI作为全球最早发明集成电路的公司之一,拥有近14万种模拟器件,涵盖17个大类,市场份额稳固。其IDM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使得TI在价格战中的毛利率依然高于国内Fabless(无晶圆厂)厂商。有业内人士透露,TI凭借其过去几年建设的晶圆厂,能够打造出具有成本优势的芯片,从而有实力开展价格战。

面对国际巨头的强势竞争,国内模拟芯片企业并未坐以待毙。华为海思的AC9610芯片在性能上超越了欧美同类产品,圣邦股份研发的24位高精度ADC芯片打破了TI的垄断,纳芯微在隔离芯片领域的国内市占率超过60%,其车规级产品也覆盖了众多知名车企。

随着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实施,关税将使TI、ADI等美系公司的成本端上升。国内模拟芯片公司有望借此机会改善价格及竞争格局。某模拟芯片上市公司高管表示,近两年国内模拟芯片公司深受TI等降价策略的影响,如果美资模拟芯片进口大幅减少,国内模拟芯片的价格及竞争格局都将得到改善。

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低价换市场”的恶性循环有望被打破,国产厂商终于有了技术试错的空间。花旗表示,据估算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合集营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8%,这为进一步的国产化留下了充足空间。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正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带动晶圆代工需求持续升温。华虹半导体等本土特色工艺晶圆厂正迎来发展机遇。华虹半导体凭借成熟的工艺平台和国际合作经验,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与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国际大厂保持紧密互动。

对于国内模拟芯片企业来说,这次关税政策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但要真正打破内卷,实现长远发展,还需要寻求差异化创新。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外芯片的原位替代,而是要围绕应用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异化道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