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领域引领者:中国新能源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专利突破

   发布时间:2023-11-29 09:50

【媒体界】11月29日消息,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突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与此同时,2022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电动车的销量超过特斯拉,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商。

在中国汽车产业腾飞的同时,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企业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从过去的追赶者到如今的引领者,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中国产业的好奇。在这个巅峰之后,下一个引领潮流的可能会是什么呢?据媒体界了解,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从技术落后到领先,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技术专利的数量。在硬科技领域,专利是展示行业技术实力的直接指标。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长。2010年,日本在电动车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从2010年至2022年,中国企业在电池充电盒和更换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日本企业的1.5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成为世界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41.20%。

这一趋势似乎正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得到复制。人民网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方面的增速显著。自2015年起,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日本,2016年成为全球第一。到2022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在众多人形机器人企业中,中国企业优必选科技以763件专利超过本田、特斯拉等,成为全球拥有人形机器人有效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升温。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Walker系列大型人形机器人登上了舞台,成为世界性综合运动会闭幕式首次采用大型人形机器人的案例。此前,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所实现商业化落地,包括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沙特NEOM新未来城、中国科学技术馆等。根据报告显示,Walker是中国第一款实现商业化的大型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新能源汽车有异曲同工之处。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曾经面临困境,波士顿动力公司多次易主,本田ASIMO机器人于2018年宣布退役,软银机器人公司于2021年宣布停产Pepper人形机器人。然而,进入2021-2022年,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出现了新的变化。

全球巨头企业,如特斯拉、亚马逊、微软、三星等,纷纷投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国内方面,人形机器人也在2023年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产业之一。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在北京成立。凭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积累的专利优势,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或许将走出一个新的“比亚迪”。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更为复杂。不同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涉及本体结构、核心零部件、智能感知、驱动控制、支撑环境等五个主要模块。尽管核心零部件与工业机器人相似,但人形机器人的整体技术更加复杂,例如在双足行走方面的挑战。人形机器人必须在行走时保持一定速度的前行并保持平衡,这需要机械上的控制器、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等多方面技术的协同。在智能感知、稳定可靠、生动自然、准确精确、提高效率、智能化等方面,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复杂的技术特点,尤其在本体结构、驱动控制、智能感知等方面的专利申请增速明显。

从历史上看,人形机器人一直是科幻作品和电影中的热门角色,但现在这一领域正在逐渐走向现实。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专利领先显示了国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实力。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引领全球科技潮流。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还将推动产业链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感知技术、运动技术、智能控制等,这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传感器、芯片、电机等领域的创新。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加速,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将迎来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崛起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体现。技术专利的数量和商业化落地的案例显示了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壮大,有望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新增长点,引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