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Q3 公募基金仓位环比小幅回升,但绝对水平较23H1高点仍有距离,港股仓位已连续回升两个季度,当前处于2018年以来约70%分位。考察各链条筹码水平:1)出口链配置系数回升至2016年以来(后同)76%分位数,家电为加仓方向,轻工、通用设备配置系数分位数仍相对较低,2)内需消费链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白酒、美护、影视院线减仓较多,旅游、零售等配置系数分位数相对较低,3)红利板块配置系数环比大幅回落,其中公用事业配置系数回落幅度较高、银行配置系数分位数仍处于较低区间(35%),4)主题TMT配置系数环比回落(位于48%分位数)。
核心观点
三季度公募基金A股仓位环比回升,港股仓位已连续回升2个季度
24Q3 新成立偏股型基金较24Q2进一步回落,但高频数据显示基金新发量已有修复。主动偏股型基金持股市值、仓位均环比回升,但仓位较23H1高点相比仍有一点距离,港股仓位在阿里巴巴纳入港股通背景下已连续回升两个季度,当前处于2018年以来约70%分位水平。分板块看,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创业板、科创板,减仓主板;主要宽基指数中,中证500、MSCI A50超配比例提升幅度居前:持仓风格角度,24Q3基金持仓风格偏大市值、均衡风格,公募重仓股整体呈现低估值、高股息、高波动的特征:基金持股集中度环比有所提升,Top50/Top100重仓标的市值占比为53%/64%。
电力设备为基金新共识
考虑几类仓位变化明显的基金:①大幅加仓电力设备的基金主要减仓电子(除半导体)、公用事业、机械等板块,且这类基金电力设备绝对仓位已回升至 21Q3-22Q3中枢水平,②大幅加仓家电的基金主要减仓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板块,家电似乎取代食品饮料成为价值型基金新的抱团方向,③大幅加仓房地产板块的基金主要减仓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银行等板块,④整体视角下仓位大幅提升但仍<80%的基金主要加仓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行业。
中游制造细分板块仓位环比普遍有所回升
24Q3主动配置型基金对于红利资产的配置出现松动,公共产业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后同)70%分位数,其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 77%、62%分位数,筹码拥挤的状况有所缓解:中游制造配置系数环比回升至约 94%分位数,其中电力设备是主要加仓方向,光伏、风电、电池配置系数分别回升至2016年以来 50%、39%、85%分位数:TMT配置系数环比回落至 48%分位数,从结构来看,基金持续加仓通信(2016 年以来配置系数分位数为100%)、消费电子(56%),而减仓半导体方向。
内需消费细分板块仓位均来到2016年以来低位区间
24Q3消费行业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 9%的水平,其中家用电器是基金主要的加仓方向,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美容护理等内需板块配置系数均环比回落,其中白酒2016年以来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约12%;周期行业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 70%水平,其中属红利资产的钢铁、煤炭、石油石化配置系数高位回落,地产链相关的建筑材料配置系数分位数环比有所回升。24Q3金融的配置系数分位数环比回升至 2016年以来约 30%分位数,对房地产、非银金融、银行板块均有加仓。
风险提示:基金重仓股与实际持仓存在差异;测算误差。
正文
24Q3公募持仓分析:内需消费筹码回落
持仓风格及因子拆分:风格集中度回升,偏向大市值、均衡风格
风格漂移角度,三季度公募基金持仓风格集中度有所回升,整体向大市值、均衡方向偏移。我们以个股过去的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资产收益率来量化个股的成长因子,以股息率、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净资产及股价、ROE、ROE波动率、估值分位数、ROE/估值等因子来量化个股的价值,并根据每只基金的所有重仓股在成长因子、价值因子的相对表现来评估一只基金的风格表现。较24Q2来看,24Q3公募基金整体风格的集中度有所回升(表现为散点图的聚合程度回升),风格上开始向大市值、均衡风格偏移(表现为散点图在第一、二象限中的分布占比提升,且向中轴更加聚拢)。
重仓股画像:分红继续提升,但波动加大。在7.21《24Q2筹码分析:加仓共识集中于TMT》中我们基于重仓股财务、估值因子构造了重仓股评估体系,并得出公募基金重仓股在运营能力、分红能力等方面提升的结论。更新至三季度,可以看到:①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股息率继续提升,且其余象征质量的因子分数也在提高,②受市场波动影响,重仓股股价波动率及ROE波动率均有提升。
重仓股集中度:重仓股数目环比持平,但“马太效应”更加明显。重仓股数据环比基本持平,但Top50重仓股标的持仓市值占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的持股市值回升至52.5%(VS 24Q248.6%)、Top100重仓股持股集中度回升至64.1%(VS 24Q2 61.3%),表明重仓个股对资金聚拢的“马太效应”或更加明显。拆分来看,我们剔除股票涨跌幅影响后,24Q3基金持仓集中度相比24Q2并未显著回升。
从配置系数(仓位/标配)、超配比例(仓位-标配)两个角度来看基金加仓。无论从相对还是绝对加仓力度来看,电力设备、家用电器、汽车提升幅度均居前;差异在于房地产、非银金融的配置系数提升幅度排名高于超配比例排名,或表明后续基金加仓的空间较为有限;而石油石化、煤炭的配置系数排名低于超配比例排名,考虑到板块过去2年表现,或反应先前筹码的出清已有所成效,后文我们统一用配置系数来衡量基金的加仓幅度。
2024年三季度,A股呈现“V”型走势,9.24金融政策组合拳出台或为关键转折点,季初,资金整体交投情绪整体不高,高频跟踪基金仓位或维持相对稳定。直至9月下旬,海内外一连串政策组合拳催化下,基金仓位也逐步回升,分板块来看:
TMT整体配置有所回落,加仓通信、传媒,电子内部表现分化。主动偏股型基金连续三个季度加仓通信行业,通信板块当前配置系数分位数处于2016年以来(后同)最高位,但24Q3其加仓幅度有所减缓;电子板块本季度有所减仓(24Q2仓位:15.7%,24Q3仓位:15.0%),但仍为公募第一重仓行业,其配置系数分位数处于2016年以来53%水平,内部看消费电子获加仓、半导体则获减仓。计算机配置系数分位数持续回落,目前处于2016年以来0%的历史低位。传媒板块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15%水平,其中游戏配置系数回升至35%分位数。
周期板块整体配置回落,主要受红利相关板块影响,此外地产链品种则获加仓。红利相关品种中,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配置系数环比均有所回落,其配置系数分别位于2016年以来62%、85%、92%分位数,其中工业金属、贵金属配置系数分别回落至2016年以来97%、85%分位数,能源金属配置系数分位数则环比回升至23.5%。地产链相关品种中,基础化工、钢铁配置系数分位数环比回落至6%、74%分位,建筑材料配置系数分位数环比回升至14.7%,其中水泥、装修建材是配置的主要方向,配置系数分位数分别环比回升至71%、9%。
制造板块整体配置回升,电力设备是三季度基金主要的加仓方向。电力设备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82%,但距离21H1的高位仍有一定距离,其中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池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50%、38%、85%。国防军工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85%,其主要加仓航空装备、军工电子。汽车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100%,其中汽车零部件、乘用车配置系数分位数分别为91%、97%。机械设备配置系数分位数环比回落至26.4%的历史相对低位,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32 %、24%、91%、50 %。
消费板块整体配置回落,内需消费品是主要减仓方向。24Q3,家电配置系数分位数持续回升至76.4%,纺织服装、轻工制造配置系数环比相对稳定。内需品中农林牧渔、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美容护理等板块配置系数均环比回落,分别回落至59%、9%、0%、24%;食品饮料中,白酒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11.7%;医药行业中,医疗器械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44.1%(接近历史中枢位),医疗服务、化学制药的配置系数分位数则环比回升至21%、71%。
公共产业整体配置回落。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环保的配置系数分位数(自2016年以来)回落至76%、62%、32%、64.7%,其中电力板块配置系数分位数回落至82.3%,具备内需属性的物流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62%。
大金融板块整体配置有所回升。房地产板块配置系数结束了自2022Q3以来的下降趋势,较24Q2环比小幅回升,当前位于历史64.7%水平;银行、非银金融配置系数分位数分别回升至35.2%、29.4%。
从主要产业链角度来看,出口链配置系数回升至2016年以来76%分位数,其主要加仓的家电,轻工、通用设备配置系数分位数仍相对较低;内需消费链配置系数回落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白酒、美护、影视院线减仓较多;红利配置系数环比回落至2016年以来85%分位数,其中公用事业配置系数回落幅度较高、银行配置系数分位数仍处于较低区间(35%);主题TMT配置系数环比回落(位于48%分位数);高端制造配置系数回升至85%分位数。
基金配置逻辑:电力设备成为基金加仓交集
仓位主要变动方向:电力设备成为基金一致的加仓方向
大幅加仓电力设备的基金主要减仓电子(除半导体)、公用事业、机械等板块,目前本轮加仓电力设备的基金仓位或已回补至21Q3-22Q4的中枢水平。
大幅减仓红利的基金主要流向两个方向:①政策驱动的地产。可以看到,24Q3主要加仓地产的基金大幅减仓了红利相关板块。
其次是家电,24Q3大幅加仓家电的基金主要减仓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板块,家电似乎取代食品饮料成为价值型基金新的抱团方向。24Q3,家电行业资金或主要源于价值型基金的切仓。具体来看,24Q3加仓家电的基金主要减仓有色金属、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板块。
减仓层面的数据也可以作为验证,24Q3大幅减仓红利板块的基金,主要加仓电力设备、房地产与家电。
加仓基金的配置方向:24Q3主要加仓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
大幅加仓的基金规模偏小,24Q3主要加仓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的行业。考虑到公募权益仓位仍处于高位,因此我们考察了目前仍具备加仓空间的基金(满足24Q3权益仓位>30%,24Q3仓位提升10pct以上且24Q3末权益仓位<85%的基金)24Q3的加仓方向,该类基金规模偏小,均值仅为2.1亿元,24Q3主要加仓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
概况:24Q3 A股仓位环比回升,主板配置下降,港股仓位环比回升
2024Q3,根据Wind数据,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股票规模为3.18万亿元,占资产总值比重为83.61%,较2024Q2环比上升1.0pct。分板块配置看,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科创板、创业板,减仓主板。港股方面,2024Q3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力度上升,环比上升0.6pct。
宽基指数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对中证500、MSCI A50指数成分股提升幅度居前。2024Q3,中证500、MSCI A50指数配置系数相比24Q2环比回升,中证1000配置系数环比回落,或主因9.24后,中证1000标配提升幅度高于公募基金中证1000标的的提升幅度。
分行业:A股加仓中游制造,港股加仓消费者服务、银行等
一级行业(以申万行业分类表征,全文同)看,A股方面,电力设备、家用电器、房地产等板块配置系数提升幅度居前,农林牧渔、公用事业、美容护理等板块配置系数下降幅度居前。港股中,阿里巴巴-W纳入港股通标的推动公募基金持港股仓位回升,行业角度Q3消费者服务、银行等板块超(低)配比例提升幅度居前,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非银金融等板块超(低)配比例回落幅度居前。
TMT:仓位环比回落,加仓通信/传媒
整体来看,24Q3TMT板块的配置系数环比有所回落,处于2016年以来48%的分位数水平。24Q3,主动偏股型基金对TMT板块整体配置系数有所回落,其中通信板块延续24Q2上行趋势,电子、计算机配置系数小幅回落,传媒的配置系数环比上行。细分领域来看,品牌消费电子、通信线缆及配套、游戏、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半导体设备等超配系数回升幅度居前,光学元件、电信运营商、印制电路板、数字芯片设计配置系数降幅居前。
消费:仓位环比下降,加仓家用电器等,减仓食品饮料/美容护理
2024Q3,消费板块仓位环比下降,其配置系数降至2016年以来9%分位数。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配置系数上升的是家用电器等,配置系数回落的主要为食品饮料及美容护理。细分领域来看,配置系数回落幅度居前的是冰洗、生猪养殖、中药、医疗设备等,配置系数提升的是空调、医疗研发外包、化学制药等。
制造:仓位环比回升,加仓电力设备等
2024Q3,制造板块仓位相比2024Q2环比提升,配置系数处于2016年以来94%的分位数,电力设备为主要的加仓方向,机械设备配置系数环比回落。细分领域来看,主要加仓逆变器、车身附件及饰件、航空装备、光伏电池组件、锂电池等,减仓仪器仪表、能源及重型装备、工控设备、金属制品等。
周期:仓位小幅回落,加仓建筑材料
2024Q3,周期板块的仓位相比24Q2环比小幅回落,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70%的分位数。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建筑材料等行业小幅加仓,对其余行业均有减仓。细分领域来看,基金主要加仓合成树脂、聚氨酯等,减仓氮肥、油气开采、钼、黄金、铜等。
大金融:仓位环比略微提升,加仓银行、非银、地产行业
2024Q3,大金融板块仓位环比略微回升至2016年以来30%的分位数,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对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的配置系数均有回升。细分领域来看,主要加仓住宅开发、保险、证券。
公共产业:配置系数分位数位于2016年以来70%分位数
24Q3,公共产业板块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70%的历史分位数。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公用事业、建筑装饰、交运、环保的配置系数均有回落。细分来看,基金对钢结构、快递、环保设备的配置系数有所回升,对核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配置系数有所回落。
管理规模居前产品 VS 公募整体重仓股
我们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截至2024Q3末)的主动偏股型基金产品称为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24Q3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和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变化情况存在分歧:
① 从方向上来看,电力设备、国防军工、通信、汽车等中游制造等是头部公募基金和整体公募基金一致的加仓方向,其中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加仓幅度高于整体基金;
② 食品饮料、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是一致的减仓方向;
③ 相对于整体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加仓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内需板块,整体基金减仓。
公募VS北向:分行业定价权对比
2024Q3北向资金对美容护理、建筑材料、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定价权提升,而公募基金则对通信、国防军工、电子等行业的定价权提升。
风险提示
1)基金重仓股与实际持仓存在差异:基金重仓股为滞后数据,且仅为持仓占比前10-20的股票,与基金的实际持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2)测算误差:对基金持股风格的测算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拟合方法本身可能存在误差。
相关研报
研报: 《24Q3筹码分析: 内需消费筹码持续回落》2024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