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付钢:抢跑First-in-Class,深度布局源头创新引领新周期

   发布时间:2024-12-09 17:16 作者:陆辰风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跨越经济周期并保持持续增长的企业寥寥无几。百洋医药(301015.SZ),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企业,即将迎来它的二十岁生日。回望创业初期,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感慨万千。

付钢在企业创立之初,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当多数药企还在模仿和扩张时,他已经着眼于优化医疗场景,从海外引进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一决策在当时备受质疑,但如今,这些引进品牌每年为百洋医药带来的净利润,使其在产业波动中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并提前布局全球化竞争。

付钢坚信,中国的医药产业已迈入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的“抢跑”阶段。他指出,在这一阶段,中美的科学路径并无二致,都需要生物学发现、工程学突破、临床医学验证和计算科学提高效率。为了“抢跑”,百洋医药致力于以国际化标准研发能够明显优化医疗场景或有突破性进展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家和药企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参与度显著提升。然而,付钢认为,中国的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First-in-Class产品开始全球“抢跑”。在这一背景下,百洋医药期望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Big Pharma(大型医药公司),但这一目标对中国企业而言尚有距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百洋医药作为“产业投资人”,专注于投资能够优化医疗场景、对临床有颠覆性意义的项目。付钢提到,他们每年都会对上百个创新项目进行严格筛选,最终选择的项目通常只有两三个。如果研发进度未能在前列,他们会及时止损。

在投资选择上,百洋医药不按常理出牌,几乎不投Pre-IPO项目,而是选择参与科研机构的源头创新。付钢指出,中国在材料学、机电学、生物学的底层研发领域拥有众多人才和科研资金,且成果转化时机成熟。然而,由于以往的考核制度导致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需求脱节,需要熟悉市场需求的力量介入。

百洋医药通过与北医、首医等“国家队”的合作,寻找真正的创新项目。同时,在北京、青岛、廊坊等地设立专项基金,打造健康产业集群,孵化能够优化医疗场景的好产品。目前,百洋参与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等项目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付钢认为,医药健康行业的机遇不能靠资本“烧”出来,企业的创业原点决定了其能走多远。他强调,科研项目能否成功转化,立项很关键。他的投资原则就是“看得准、养得活、长得大”。为了降低投资失败率,百洋医药建立了从临床医学到研发管理、注册管理等在内的孵化体系。

付钢将百洋的布局比作骆驼穿越沙漠,需要坚持不懈,靠耐力执着地朝一个方向前进。在当前旱季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拥有持续盈利的生意,企业才能穿越经济变革的周期。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