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梦碎:极越汽车如何在巨头放弃与行业洗牌中走向末路?

   发布时间:2024-12-19 19:26 作者:朱天宇

在上海嘉定区叶城路1688号,极越办公大楼的显眼位置,刻着一句雄心勃勃的话语:“中国智能汽车的历史篇章,必将镌刻每位极越人的名字。”然而,这句原本被视为企业愿景的豪言壮语,如今却更像是对命运无常的讽刺。

今年9月,极越曾迎来短暂的辉煌时刻。极越07车型在上线仅仅48小时内,订单量便突破了5000台,这一数字几乎与极越01车型在今年前八个月的总销量持平。极越CEO夏一平因此激动不已,甚至落泪。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仅仅三个月之后,极越便陷入了全面的困境,停工、裁员、欠款、交付延迟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将极越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极越的会议室里,夏一平仍在与股东、员工、供应商和车主代表进行艰难的谈判,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极越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极越汽车的整体销量仅为1.3万多辆,这一数字在头部车企眼中,或许只是一个月的销量。即便是与极越同宗的极氪汽车,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累计交付量也达到了194,933辆,其中极氪001车型的单月最高销量更是达到了14383辆。极越的市场表现,显然与其背后的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的期待相去甚远。

自2021年成立以来,极越在百度和吉利的双重加持下踏入造车领域,但半幅方向盘、按键开门、带鱼屏、声控充电口等反人类设计,却让其备受诟病。然而,极越的管理团队似乎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将这些设计称为超前理念。如今看来,这些所谓的超前理念,并未能为极越带来市场的认可。

在极越陷入困境后,舆论的矛头也指向了其背后的股东百度和吉利。在巨大的压力下,百度与吉利于12月13日联合发布声明,对极越汽车的解散及后续处理问题作出回应。然而,这份声明并未给市场带来信心,反而加剧了市场对极越的看空情绪。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度原计划向极越注资30亿元,但因其巨大的财务黑洞而退缩。11月底,夏一平曾前往百度寻求资金支持,但结果显然并不如人意。截至目前,百度已累计向极越投资了88亿元,但并未获得可观的回报。在极越爆雷之前,甚至有不少消费者连这家车企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极越的困境,也暴露了百度在造车领域的困境。百度对造车一直充满热情,希望通过造车将自身的自动驾驶技术推向终端市场。然而,现实却给了百度一记重击。除了极越之外,百度还曾三次投资威马汽车,成为其最大外部股东,但威马汽车也于去年陷入了破产重整的困境。

与此同时,吉利也在面临巨大的压力。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让吉利等车企苦不堪言。虽然吉利还能维持销量与业绩,但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为了降低成本,吉利正在计划开源节流,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便是其中的一步。

极越的困境,也反映了整个造车圈的困境。在极越之前,已有众多新能源车企暴雷,包括爱驰、天际、高合、威马等。这些车企有的直接宣告破产,有的仍在苦苦挣扎。而极越,似乎也在走向同样的命运。

尽管新能源造车领域仍有不少企业怀揣梦想,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行业。造车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资本风口逐渐落幕的今天。年年攀高的资金成本,成为了制约各大企业造车计划的主要因素。而无数暴雷的造车势力,也证明了没钱是行不通的。

极越的闹剧,无疑给电动车赛道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在警醒那些蠢蠢欲动的巨头和资本,盲目入局造车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仍有一些企业怀揣造车梦。吉祥航空的母公司均瑶集团、卖扫地机器人的追觅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造车领域。这些企业或许认为,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即便面临巨大的风险,也值得一试。

但造车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尤其是在如今资本风口逐渐落幕的背景下,资金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新入局的企业来说,要想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极越的困境,或许只是新能源造车领域的一个缩影。但这个缩影却足以让人警醒:造车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残酷的竞赛。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