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二次创业”:小鹏智己技术加持,能否重振雄风?

   发布时间:2024-12-23 15:24 作者:沈瑾瑜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上汽大众正积极筹备其复兴计划,股东双方正不遗余力地调动各自最顶尖的资源来支持这一战略。

据悉,上汽大众计划在2026年向国内市场发起“反攻”,这被视为这家老牌合资车企扭转局势的关键一役。为此,上汽大众精心准备了三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包括一款纯电动车和两款混合动力车。这三款车型预计将在2026年集体亮相,成为上汽大众成立40年来新车发布最为密集的一年。

这三款车型分别被内部代号为A、B、C。其中,C车型是一款纯电动SUV,定位与比亚迪的元相近。这款车型由大众提供支持,并引入了小鹏汽车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CEA),这一架构在智能化方面相较于大众自研的架构有了显著提升。A车型和B车型则由上汽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分别是一款插电式混动轿车和一款增程式SUV。A车型基于已上市的荣威D7进行改造,而B车型则是在智己品牌即将发布的新车基础上进行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款车型都将挂上大众VW标志,而不是采用新的品牌策略。为了支持这三款车型的研发,大众汽车和上汽集团都拿出了各自的优质资源。大众汽车通过入股小鹏汽车获得了CEA架构的技术转让,并为此支付了7亿美元的投资和技术转让费。而上汽集团则提供了智己品牌和荣威品牌的技术资源,助力上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

上汽大众的内部氛围目前相当紧张,相当于在进行一场“二次创业”。根据官方规划,未来上汽大众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8款新车,其中15款都是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为了加速新产品的研发进程,上汽大众被授予了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也大大缩短。A、B、C三个新车项目从立项到量产的中间研发周期仅为两年左右,而此前上汽大众新车的研发周期通常为三到四年。

然而,这也给上汽大众的研发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款车型中,A车型和C车型的开发难度相对较小,而B车型则需要在智己品牌的方案上进行二次开发,改造难度更大。由于智己S31L的研发尚未完全完成,上汽大众需要配合对方的研发流程,这也给B车型的研发进度带来了挑战。

面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强势竞争,上汽大众选择了务实的新产品策略,以提振销量为核心目标。A、B、C三款新车都进入了上汽大众过往擅长的细分市场,旨在弥补其在新能源市场中的不足。其中,C车型能够填补上汽大众在纯电市场中缺少中低价位SUV的空白,而A车型和B车型则分别瞄准了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中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

在今年的前11个月中,上汽大众累计销量为104.9万辆,同比下滑了3.3%,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六位,但在合资车企中仍位居第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上汽大众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通过引入小鹏的CEA架构和上汽集团的优质资源,上汽大众希望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上汽大众也在积极调整其研发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上汽大众已经清退了部分没有编制的外包研发人员,并加强了内部研发团队的培训和管理。如今,几个核心项目上的研发人员工作节奏变得像新势力车企一样紧张,晚上9、10点钟下班已成为常态。

上汽大众的新车规划不仅体现了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也展示了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坚定决心。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上汽大众依然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环保的汽车产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