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孚科技涨停背后:消费电池龙头稳扎稳打,国产GPU布局展现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2-15 09:54 作者:柳晴雪

在股市的波澜中,安孚科技以其卓越的股价表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月14日,这家消费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股价放量涨停,最新股价定格在30.8元,公司总市值随之攀升至65.02亿元。

股价的强势表现,往往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直观反映。那么,安孚科技股价涨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消息面上,国产GPU知名芯片厂商象帝先计算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在2月14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安孚科技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其中,与多家知名创投机构共同助力象帝先的发展。这一消息无疑为安孚科技的股价上涨增添了动力。

不仅如此,安孚科技在业绩上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公司预计2024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58至1.78亿元,同比增长36.4%至53.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样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到39.0%至57.0%。这背后,公司旗下的碱性电池核心产品,尤其是5号和7号电池,在南孚零售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86%。

在消费电池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安孚科技在国产GPU新赛道的布局也备受瞩目。这标志着安孚科技在成功收购南孚电池并实现转型后,正在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回顾安孚科技的转型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变革与突破的史诗。公司前身安德利百货,在传统百货零售领域深耕多年,但随着电商的崛起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传统百货零售业务逐渐陷入困境。2019年,公司易主,新实控人袁永刚携手资本力量,开启了安孚科技的转型之路。

面对疫情冲击与新零售模式的双重影响,安孚科技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转型迫在眉睫。此时,南孚电池成为了安孚科技转型的关键。作为国内小电池领域的领导者,南孚电池凭借卓越的品牌效应和领先的市场份额,为安孚科技的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安孚科技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缺口、复杂的股权交易、整合过程的合法合规性等问题层出不穷。但公司凭借卓越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坚定的决策执行力,最终成功实现从百货零售到消费电池领域的跨越。收购南孚电池后,安孚科技迅速开启整合协同进程,公司治理、业务拓展和产业整合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业务整合上,安孚科技助力南孚电池向出口业务快速挺进。仅2023年,南孚外销增速就达到118%,实现收入6.72亿元。在安孚科技的保驾护航下,南孚电池2024年先后规划新增合计4条碱性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其出口业务有望在2025年再次翻倍。在已有小电池和储能等方向,南孚也积极进行新品研发和布局。

市场亦对安孚科技的转型给予了高度认可。从2019年1月底的6.98元,到2025年2月13日的28.00元(该股价为除权后价格),安孚科技的股价实现了大幅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行业评价方面,安孚科技的转型成功入选上交所2024年11月发布的并购重组经典成功案例,这是对其方案设计和资源调动能力的高度肯定。

在成功转型进入消费电池领域并取得显著成绩后,安孚科技并未止步。公司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GPU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游戏等多个热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安孚科技携手象帝先公司,共同布局国产GPU市场。

象帝先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适用于桌面端、工作站、边缘计算、算力(AI)芯片等领域的高性能、低功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GPU及相关专用芯片产品。其推出的“天钧”系列GPU,均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安孚科技与象帝先公司的合作,是双方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自身发展需求的深思熟虑。对于安孚科技而言,布局国产GPU市场有助于开拓新的业务版图;而对于象帝先公司而言,与安孚科技的合作能够借助其资金实力和企业管理经验,加速自身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对GPU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国产GPU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投资布局。尽管目前国产GPU在技术、生态和市场竞争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产业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国产GPU有望在未来实现技术突破,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力。

安孚科技的多元业务布局兼具稳定性和高成长性。碱性电池业务作为公司的现金牛,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而国产GPU业务则承载着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整体来看,碱性电池业务和GPU新方向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将显著提升安孚科技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