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近日在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据相关报道,广东省新闻办联合省教育厅,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正式揭晓了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的“两素养1纲要”方案,为全省的中小学教育明确了新的教学导向。
该方案的具体实施细节颇具针对性:对于小学低年级(1-4年级),每学年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将不少于6课时;小学高年级(5-6年级)则提升至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进入初中阶段,7-8年级的学生将保证每两周至少接受1课时的相关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也将在高一或高二期间,保证每两周至少1课时的学习。
“两素养1纲要”方案中的“两素养”分别指的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这两个框架为教师和学生分别设定了明确的素养标准。而“1纲要”则是《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它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广东省还在紧锣密鼓地制定AI工具与国家平台融合应用的相关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也在此领域有所动作。据报道,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的中小学校将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的课时不少于8课时,这一举措旨在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
广东省和北京市的这些举措,无疑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