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美国加征“对等关税”,苹果核心产品将面临54%的综合关税压力。摩根士丹利测算,此举将使苹果年增成本约85亿美元。为应对冲击,苹果正通过供应链施压与全球产能调配双重策略缓解压力。
目前,苹果采购团队已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及代工厂降价,涉及台积电、富士康等核心伙伴。截至2024年底,苹果在美国本土囤积的iPhone库存超1200万台,可支撑至少3个月的销售,为供应链调整争取时间。
苹果正加速推进“去中国化”产能布局,但现实制约较大。
首先是新兴生产基地的局限性。巴西工厂主要生产iPhone 16基础款,尚未具备高端机型制造能力,且产能全球占比较低;印度产线虽享受26%的关税优惠,但零部件本土化率不足。
其次是技术迁移成本高昂。将iPhone Pro系列生产线从中国迁至越南或马来西亚,需额外投入120亿美元,且良品率短期内难以达到中国工厂的99.5%标准。
市场推测,若完全转嫁关税成本,iPhone 16 Pro Max美国售价或从1599美元飙升至2300美元(约合1.7万元),涨幅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