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驾芯片黑芝麻:拐点已至,爆款何时来?

   发布时间:2025-04-17 08:57 作者:江紫萱

国产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公告中,实现了从巨额亏损到盈利的戏剧性转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家曾在2023年亏损48.55亿元的公司,在2024年竟宣布盈利3.1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51.8%。

然而,仔细审视这份业绩报告,不难发现其中的盈利并非完全来自主营业务。公告显示,黑芝麻智能的盈利主要得益于“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这一营业外收入。简而言之,公司将上市后股价上涨带来的账面收益计入了利润之中。这种做法虽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但在主流认知中仍引发了一些争议。

抛开盈利的“罗生门”,黑芝麻智能在2024年确实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其经营亏损和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增幅均不超过4%,相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放缓。同时,营收和毛利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58.5%,毛利率从2023年的24.69%提升至41.1%。

在比亚迪、吉利、东风等车企的拉动下,黑芝麻智能的产品交付规模开始扩大。公司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曾表示,2025年是智能驾驶芯片的关键时刻,黑芝麻有望在这一年迎来更进一步的自我“造血”能力。

然而,黑芝麻智能的突围之路并不轻松。受限于大客户数量较少、产品绑定的爆款车型不多等因素,黑芝麻在过去曾被行业广泛视作智驾头部玩家中的“掉队者”。尽管公司已逐步走入正轨,但在英伟达、地平线、高通和华为昇腾等国内外玩家的“围剿”之下,黑芝麻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从创立之初,黑芝麻智能就一直走在“开门”的路上。2019年,公司发布了首款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华山一号A500,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此后,黑芝麻又陆续推出了华山二号A1000芯片和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稳定性。

去年,黑芝麻智能成功敲开了“IPO大门”,成为国产智驾芯片第一股。资本的注入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黑芝麻更急于打开的,是“规模效应之门”。公司深知,如果没有拿到客户大规模量产项目,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目前,黑芝麻智能的绝大部分客户为Tier 1供应商,如博世、采埃孚、百度等。虽然公司也开始与一些车企建立直接合作关系,但相较于地平线、英伟达等公司,黑芝麻在OEM端的发力仍显不足。这一点从市场份额上也能得到印证。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黑芝麻在车规级高算力SoC出货量中的份额占比为7.2%,位列第三。

不过,随着比亚迪、吉利等车企的深入合作,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关系正在从Tier 2向Tier 1转变。公司也开始“撒网”,从车企合作到全场景覆盖,持续扩张生态版图。然而,相较于规模庞大的乘用车市场,黑芝麻的“全面出击”恐怕短期内还很难见效。

值得注意的是,智驾芯片领域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几年,低端芯片一直是市场的绝对主力,高端芯片次之,而中端芯片份额基本可忽略不计。然而,随着比亚迪、广汽等车企掀起的“高阶智驾平权战”,以及消费者对智驾性能要求的提高,性价比日益凸显的中端芯片将迎来春天。

黑芝麻智能的芯片产品覆盖中端到高端,有望凭借价格优势进入更多主流车型之上。然而,芯片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和算力的比拼,制程工艺、能效比、架构、安全性、扩展性等同样是重要因素。黑芝麻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强研发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体来看,黑芝麻智能在智驾芯片的“变局”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公司需要以“中端为主导、高端谋突破”的方式来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路线,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