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港股IPO:并购大王能否借二次上市重塑市场估值?

   发布时间:2025-04-17 09:54 作者:顾雨柔

均胜电子,这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巨头,正站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上,面临着转型的重大抉择。

自2011年成功借壳登陆A股市场以来,均胜电子通过一系列密集的并购行动,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扩张。从最初的发动机进气管、空调出风口等低端零部件业务,到如今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头部供应商地位,均胜电子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均胜电子的转型之路似乎更加顺畅。它成功打入了比亚迪、特斯拉、大众等主流车企的供应链,覆盖了全球100多个汽车品牌。然而,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均胜电子的传统业务也开始面临挑战,转型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均胜电子官网图片

回顾均胜电子的发展历程,并购无疑是其崛起的核心引擎。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低价收购上海华德塑料制品公司,到上市当年完成对德国百年汽车电子企业普瑞的收购,均胜电子通过跨国并购,迅速成为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然而,频繁的并购也带来了资金压力,为了募集更多资金,均胜电子在2025年初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其继A股上市后的又一次重要资本运作。

在均胜电子的业务板块中,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是两大核心业务。汽车电子业务积极布局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而汽车安全业务则覆盖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传统产品。然而,随着主要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全球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均胜电子的汽车安全业务增长空间有限,且安全类产品毛利率长期偏低。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均胜电子正在推进海外业务整合,包括关闭部分工厂和裁减人员,以优化组织和成本结构。同时,它也在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一方面推动传统汽车安全业务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更具前景的汽车电子业务。

在过去的十年间,均胜电子通过并购扩张的发展模式,成功将德国普瑞、美国KSS、日本高田等国际巨头收入囊中,也因此获得了A股“并购王”的称号。然而,这种依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也有隐患,每场“蛇吞象”式并购都伴随着巨大的整合挑战。均胜电子正在努力整合收购来的企业,力求业务和组织能够达成协同发展。

均胜电子当前募资规划显示,资金将重点投向新一代智能汽车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升级、海外市场拓展以及战略性投资并购等四大方向。这些规划与当前汽车行业智能化的趋势高度吻合,为均胜电子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会。

均胜电子新兴领域布局图片

然而,在转型的道路上,均胜电子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特斯拉、广汽、小鹏等头部车企以及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均已展开布局。均胜电子虽然已实现向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样品交付,但在商业化进程上并不快,与特斯拉等企业相比存在差距。因此,持续的研发投入对于均胜电子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均胜电子仍以再创业的决心,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依托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积累,它已开始为包括车企在内的机器人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并计划构建全产业链能力。未来,均胜电子能否在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