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11月8日消息,何小鹏与余承东之间的AEB争议近来在汽车和科技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行业权威纷纷加入讨论,一些媒体也进行了相关品牌车型的AEB测试。据了解,何小鹏,作为该话题的焦点人物,于11月8日发表了一篇长文,分享了他对AEB技术的看法。
以下是何小鹏微博长文的内容:
友商辛苦了。
最近我继续看到越来越多创新的AEB测试,包括各种个性化、富有想象力的内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提升,AEB功能不仅适用于动态物体,还开始在静态物体上发挥作用,技术实现得越来越出色。
对于静态AEB(这是我内部的称呼),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在驾驶,前方出现了一根柱子或一个路障,系统可以确保你不会与它碰撞,即使你想碰也不行。
这将对传统驾驶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比如:
- 停车时不再容易发生剐蹭;
- 在野外探险时,难以体验穿越丛林的刺激感;
- 看电影中的车辆追逐场景可能成为历史。
总的来看,这样的技术进步有利有弊,因为系统会严格限制人类驾驶的某些行为。
在中国和欧洲的五星安全评估中,对AEB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有着极高的标准,尤其是在低速动态和光线较好的情况下。小鹏以及其他一些车型已经或即将获得双五星安全评估,甚至在某些场景中的得分居于前列。
然而,如果按照某些测试方法,特定情况下对AEB系统进行了修订和调整,然后用这种方式测试所有达到五星安全标准的车型,我相信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相似。
那么,为什么有一些车型看起来表现更好呢?因为它们在这个时候将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下放给了人类主动驾驶状态。这实际上是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厂商的共同能力。
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方面进行优化,然后根据数据的表现,将部分能力稳定可靠地应用于人类主动驾驶的安全领域。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人机共驾主动安全。误触发率必须降低到极低的水平,这对于搭载激光雷达版本的车辆相对容易,但对于没有激光雷达版本的车辆来说,更具挑战性。
其次,我一直认为,在人类主动驾驶的安全策略中,必须抱有敬畏之心,注重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引发其他安全或驾驶体验问题,或者过度限制人类驾驶的边界,导致表面上更安全,但实际上得不偿失。
感谢媒体和众多小鹏车主的关心和监督,我们将继续创新,不断为大家带来不同的智能驾驶体验,并在主动驾驶AEB领域稳步前进。在保持边界和体验的前提下,我们将通过OTA等方式不断提升安全性能。
何小鹏发文CNMO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评论,那么,您看完何小鹏的长文后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