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penAI公司CEO山姆·奥特曼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预言超级人工智能(ASI)将在“几千天内”降临,这一预测比许多专家此前预计的五年内到来更为乐观。ASI,即智慧程度远超人类的人工智能,能够学习任何数据的分布模式并产生数据分布的底层规则。
在中国,商业智能(BI)软件市场也迎来了迅猛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约20%。BI的价值被广泛认可,但其面临的产品力难题也不容忽视,例如专业性强导致使用人群覆盖度不足,以及输出能力有限等问题。
随着AI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崛起,BI迎来了新的突破。智能BI,作为AI与BI结合的典型代表,正在成为众多厂商追捧的方向。智能BI以聊天式交互方式,实现了数据分析的便捷高效,降低了使用门槛,丰富了呈现形式,并强化了数据分析的客户价值。
然而,智能BI并非易事,存在客观的门槛。首先,大模型只是AI运用到BI的一次进阶,需要长期的AI能力深耕以及与旗下各产品的融合。其次,BI能力积累是核心,智能BI本质上是AI for BI,需要解决BI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场景实践是关键,只有面向行业与场景有深入的实践,才能做好智能BI。
在国内市场,一些厂商正在借AI+BI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根据《中国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市场跟踪报告,2023H2》,目前BI市场TOP 10中,只有微软与思迈特已推出直接的智能BI产品。思迈特作为国产BI厂商的代表,凭借其在行业Know-how和AI技术上的积累,正在搅动行业格局,获得了显著的市场增速。
智能BI不仅帮助企业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实现数字化运营,还助力业务人员优化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它从各个维度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对企业的改变和价值更加深远。随着BI与大模型的不断融合,数据的宝藏被进一步挖掘,企业业务决策正朝着更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迈进。
智能BI正在成为一些BI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的致胜法宝,甚至成为个体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武器。在AI、BI以及场景实践的全面进击下,智能BI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