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版“妙鸭”,在日本吹响号角

   发布时间:2024-11-06 17:03 作者:顾青青

文 | 白鲸出海

9 月中下旬,字节旗下的 AI 写真 App PicPic 开始在日本爬榜,最高冲到了日本 iOS 下载总榜 23 位,摄影与录像分榜第 2。

PicPic 的核心功能名为“AI 分身”,虽然名为分身,但整体功能上与妙鸭相机的 AI 写真比较类似,用户上传 n 张人像照,由 AI 生成各个背景下的人像照片。除此之外,围绕着这个核心功能,PicPic 又扩展了文生图、AI 换装、滤镜、改图、扩图等其他功能。(关于 PicPic 的功能与效果的测试,读者可以参考《又来 3 款,字节加速探索AI应用市场》选题)

注:由于系统语言为中文,PicPic 的页面中显示是星绘

说回本次在日本的增长。PicPic 的起量从 8 月初开始,下载量峰值则出现在了 9 月中下旬,单日下载量最高达到了 1.3W。8 月初至今,PicPic 下载量合计达 24 万左右。

在转化层面,PicPic 也做得不错。PicPic DAU 的峰值出现在了 9 月 25 日,达到了 5.4 万,而随后的几天 DAU 出现了下滑,最终稳定在了 3 万左右,直到现在。这么算下来,24 万的下载,转化了 3 万左右的 DAU,12.5% 的转化率也是相当不错的。单纯从数据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PicPic 在日本这一波增长,在获客和转化方面,都做得不错。

前期投广后期社媒,PicPic 撬动 24 万下载

从增长策略看,这次 PicPic 在日本主要使用了广告投放和社媒推广两种方式。而从时间线来看,又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从 8 月初到 9 月初,主要以广告投放为主,Google Ads 和 Instagram 两渠道的投放比例 6:4。而 9 月中旬之后,广告方面则基本转向了 Instagram,在社媒平台上搜索也能看到大量与 PicPic 相关的社媒内容。

首先来说第一个阶段,PicPic 的广告投放始于 8 月初,展示次数的峰值在 8 月底到 9 月初这个时间段,该时期周展示次数估值为 1600 万次左右。但结合下载量来看,8 月 PicPic 在日本市场只有 3.6 万次下载。相比 9 月份用少得多的展示次数就撬动 14.3 万下载,PicPic 这一阶段的广告投放效果不算好。

第一阶段广告投放效果一般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推广的主题不明确、这阶段团队可能在测试哪个主题更适合日本市场,二是从最终广告显示的媒体位置来看,可能也不太合适。

先说主题,从广告素材来看,笔者观察了近 90 天 PicPic 在日本市场展示量较高的广告后发现,这些广告素材并没有围绕着 1 到 2 个核心主题去着重曝光,而是全面铺开,将生活照、证件照、动漫风照片等等主题混在一起投放。

而在投放渠道方面,Google Ads 的投放占比更大,但是从主投媒体看,感觉不是那么精准。在 Google Ads 渠道上投放量最大的“AI Jazzera”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英文站,属于新闻类 App,而排名 Top5 的主要是修图 App 以及一个小说 App。

以功能相似的 PicPic 国内版星绘和妙鸭相机的情况看,这类 AI 写真 App 的用户画像基本上以女性用户为主,占比超过 70%。但在 Google Ads 上,PicPic 素材投放量最大的“AI Jazzera”主要以男性用户为主,三款修图 App 的女性用户也没有占到 6 成,单纯从用户性别这个维度来看,PicPic 的广告投放并不精准,这可能也是 8 月份广告转化效果不好的原因。

而从 9 月初开始,PicPic 调整了投放策略,大幅减少了在 Google Ads 的投放,把重点基本放在了 Instagram 上。从广告投放情况来看,Google Ads 渠道素材量和预估展示次数从 60% 左右,下降到不到 20%,而且根据笔者粗略统计,由 KOL 制作的社媒推广内容开始频繁出现。

先说广告投放,相比之前的素材,PicPic 在这个阶段减少了证件照/职业照的广告素材,主要去推旅行/生活照和换发型等更偏生活化的功能,主题更集中了一些。

而从社媒上有关 PicPic 或带有“#picpic”Tag 的帖文来看,大多是一些颜值博主发布自己用 PicPic 制作的照片,然后在文案中推荐 PicPic 的模式,在发布图片时也会着重地露出“Generated by AI PicPic”的水印。从点赞和评论的情况来看,多条内容点赞可以达到 2-5 万,也能有几十甚至上百条评论,点赞量能够上千的帖文也很多,而下载量的峰值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在 Ins 上能够搜到的内容,从文案和账号来看大多数都是 KOL,普通用户跟风使用并分享的帖文数量较少。此前的 Remini、EPIK、Lensa 等多个靠 AI 功能“出圈”,而爆火的产品,基本都能够在社媒上形成传播效应,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下载。PicPic 仅靠 KOL 去推,虽然也能获得博主粉丝群体的关注和尝试,但二次传播就比较弱了,反映到下载量上,在一波高峰后,就出现了下滑。

虽然产品不刚需,但好在“质量抗打”

AI 生图产品的刚需属性不如 AI 修图产品已经是一个共识了。而 AI 时代图像产品的成功者,如 Remini,在靠老照片修复、粘土滤镜等爆款玩法出圈,获得下载量之后,还能够通过更刚需的修图功能,将用户留下来,而像我们之前观察过的 Lensa、EPIK 等产品,却没能做到留下用户。

从用户转化方面 PicPic 的表现来看,虽然 3 个月 24 万的下载,并没有那么亮眼,但从 DAU 数据看目前能保持在 3 万左右,仍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说明 PicPic 的功能还是被用户所接受的。

PicPic 功能页面

但是,即便 DAU 数据不错,从功能上看 PicPic 的整体定位仍不够明确,依然像是把所有热门 AI 图片功能放在了一起。从功能页面来看,PicPic 虽然有 AI 滤镜、AI 扩图这种比较常用的修图功能,但 AI 绘画、AI 换装这类偏生成向、没有太多使用场景的功能,也占据了不小比重。

但好在,有三个优势能够帮助 PicPic 留住用户,一是图像生成质量过关,二是通过“做同款”,来突出 UGC 属性,三是免费。

生图质量方面,笔者在测试之后个人认为是较好的。PicPic 对于面部的处理整体来说比较自然,虽然偶尔有面部失真或者手部变形的现象出现,但大多无伤大雅,抽卡成功率较高,对于衣服的刻画算是 PicPic 的亮点,从笔者生成的照片来看,西装的纹理和褶皱确实呈现得比较好。从用户评论中,也同样能印证这一点,经过笔者统计,在近 90 天日本市场的 30 条用户评论中,有 9 条明确地写出了“质量高”“图片精美”等关键词,占比达 1/3。

而在用户交互设计上,PicPic 突出 UGC,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分享欲。开始使用 PicPic 时用户会被要求上传自拍照或者现场拍照,制作出自己的“形象”,然后用户就可以输入 Prompt,开始制作 AI 写真了(如左图)。当 AI 写真完成之后,用户可以选择发布在 PicPic 之中(如中图),如果用户选择发布,其他用户就可以在 PicPic 的落地页中找到该“模版”(如右图),并通过做同款按钮,一键生成。

我们感觉,这算是一个亮点。相机产品或者说研发团队其实很难理解一个市场的最新潮流趋势,尤其是海外市场,通过 UGC 来解决这个难题也不失为一个选择。相机类产品做社区的其实不在少数,最典型的如 VSCO 等等,但从结果来看,做好社区确实非常困难。

从落地页上来看,能够被推荐在前列的模版都有几百甚至几千次的使用,用户也能通过赞、关注等方式与“模版”发布者进行交互,但尚未有加好友或者评论等更进一步的社交功能。虽然笔者并未查到有任何创作者经济或创作者分成的信息,但是能够被多次“做同款”,并且获赞、涨粉,对发布者来说也是一种情绪价值,而这样的情绪价值确实对留住用户,甚至转化为重度用户非常有帮助。

但回到一款产品最需要解答的问题,到底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从前期的广告投放测试、以及 PicPic 的主要功能来看,生活化 AI 写真,应该算是产品提供的主要功能,但用户生成这些照片之后呢,自我欣赏?Or 与人分享?

虽然作为一款产品,PicPIc 算是有差异化的,但在社交上,日本用户是有独特偏好的,PicPic 做到这里可能还不够。在之前的选题里面,我们曾观察过是日本用户的社交习惯,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社交 App,而不同亲密关系的身边人也可能被划入到同步的社交产品里。

如果以图片分享这件事情来看,日本的摄影与录像畅销榜上,其实大多是还来自海外的产品,但是有一个本土产品,常年徘徊在 Top3——Furyu 旗下的 PicLink,近 30 天收入超过 100 万美金。Furyu 是日本排名前列的玩具与娱乐公司,尤其是日本的大头贴市场,Furyu 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90%。

PicLink 是 Furyu 推出的增值服务,用户在线下拍完大头贴之后,只能拿到纸质版,如果需要获取电子版,在社媒上分享,则需要订阅 PicLink,价格为每月 450 日元(3 美金左右),才能在大头贴中选择一张,得到电子版。除此之外,PicLink 还会为用户呈现一些女性有关的资讯等服务。如果粗暴地用“收入/订阅价格”计算,平均有 30 多万用户在每月订阅这项服务。也就是说,这款年入百万美元的 App,其实并不提供任何生图、或者修图功能,而只是满足用户的社媒分享需求。

而纵观这些在 Ins 上分享大头贴的用户,几乎没有单独一人的,绝大多数都是和密友或者情侣一起拍大头贴,然后在社媒上分享,也就是说日本用户的“拍照+分享”的行为其实用以维护社交关系,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 PicPic 在做 KOL 推广时,为什么不能在用户层面形成二次跟风传播。

而另一个可能要注意的点是,日本对年轻人的一项调查显示,83% 的受访者在结识新朋友时会交换 Ins,而不是 LINE,Ins 在日本用户中的定位更像是“没那么熟”的朋友的聊天工具。那么,东亚用户大多相对内敛,夸张地面部效果掩盖了真实长相,来面对不太熟的朋友,也可能是用户会付费的一个原因。

回到 PicPic,除了“免费”这一最大差异点,如何切中日本用户的需求并留住用户,可能还需要再深度挖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