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茶热潮退去,20万门店倒闭,行业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4-12-16 06:21 作者:沈如风

在中国各地,关于“元真真”奶茶品牌创始人谢瑶在街头摆摊卖奶茶的报道成为热议话题。成立于2019年的元真真,曾一度在全国拥有300家门店,年营业额接近4000万元。然而,好景不长,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随着头部品牌的快速扩张和价格战的爆发,元真真的业绩急转直下,现金流日益紧张,导致大量门店关闭。

到2023年最后一家直营店宣布关闭时,元真真已累计亏损超过1000万元,创始人也不得不“沦落”到街头摆摊卖奶茶的地步。在一段分享创业经验的视频中,一位加盟商在评论区留言:“你亏了1000万,我亏了20万,都是因为你。”遗憾的是,许多业内人士忽视了早已显现的警告信号,等到危机爆发时,已无力回天。目前,奶茶行业的关店潮仍在加剧。

据洪灿大数据统计,从去年11月至今年11月,全国已有高达19.7万家奶茶店关门歇业。这波关店潮不仅影响了一线和准一线品牌及其数千名加盟商,还波及了众多受创业热潮驱动进入奶茶行业的创业者。在这冰冷的数字“19.7万”背后,不仅是巨头们的股价和业绩暴跌,还有成千上万创业者和加盟商的损失,以及无数破碎的梦想。

如今,新开奶茶店能存活多久?店主们的答案越来越令人担忧:从半年到三个月,生存时间越来越短。相比之下,能撑过一年半似乎都成了“长寿”。王旺旺用五年的积蓄开了自己的奶茶店,她亲自设计Logo和包装,自己寻找原材料渠道,亲力亲为。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挣扎,她最终亏损了30万元,并在今年8月底决定关店止损。

王旺旺从农产品行业转行到餐饮业,本以为掌握了配方和上游原材料采购链就能成功开店,却没想到在选址、运营推广和平台谈判上遇到了重重障碍。与王旺旺不同,莉兹加入了一个在当地相对不知名的三线奶茶品牌。她投资了40多万元,2月开店,却在8月暑假高峰期关店,存活时间不到半年。

莉兹原本以为加入非一线品牌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因为一线品牌的加盟费往往高达数百万。但她没想到,便宜的代价是品牌知名度极低和加盟管理粗糙。关店后,她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该品牌:“总部最初承诺提供各种支持,但所谓的运营策略只是一些低成本活动,对品牌推广完全漠不关心。”她用自己的惨痛教训警告后来者,选择中端奶茶品牌加盟“最危险”,要么选择最便宜的,要么选择大品牌。

然而,莉兹不知道的是,许多加入一线品牌的创业者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冰冰加入了一个热门一线品牌,从去年8月起连续开了三家加盟店。到今年10月,她已累计亏损超过200万元。11月底,冰冰透露即将关闭其中一家店。由于运营期间与品牌存在诸多冲突,冰冰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系列对该品牌的投诉。

与那些对行业全貌不甚了解的加盟商和创业者相比,被称为“餐饮殡仪员”的二手设备回收商见证了更多悲剧。在成都经营二手设备回收业务的刘先生表示,今年国庆后,成都的奶茶店经历了一波极其严重的关店潮。许多知名加盟品牌成了他的“常客”。在最戏剧性的一天,他一次性送走了五个同品牌的加盟店“走完最后一程”。

“没有哪个奶茶品牌能逃脱国庆诅咒,”刘先生哀叹道。在佛山经营回收业务的阿飞,过去六个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回收视频比销售视频还多。10月中旬,他回收了一批位于佛山禅城区某商场内的奶茶店设备。这家奶茶店的老板刚从他那里购买了一整套设备,仅一个多月后就去回收了,设备还九成新。

“这家店不到一个月就关门了!”阿飞非常惊讶,他没想到这批设备这么快就易主了。同样从事餐饮设备回收业务的小吴也发现,奶茶店不再是一家家关闭,而是成批关闭。不久前,他一次性回收了长沙三家新兴热门奶茶品牌加盟店的设备。这三家店都是同一个加盟商开的,据小吴说,他们的损失高达数百万。

可以说,奶茶店关店潮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二手设备回收行业,甚至“餐饮殡仪员”也开始面临激烈竞争。正如刘先生所说:“设备根本收不过来。”同时,由于等待回收的设备太多,“殡仪员”们也不再是来者不拒。专门回收茶饮设备的超哥对红餐厅网络表示:“我们现在连某些品牌的设备都不收了。就算收,也很难卖出去,只能当废品处理。”

广州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图片来自红餐厅网络。超哥和许多同行一样,现在只接受“容易卖”的设备。“判断设备是否容易卖,通常要看品牌在市场上的整体势头和有多少人愿意开店。”超哥说。

令人遗憾的是,当李子、王旺旺和冰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店心得时,这些帖子不仅吸引了同样不满和寻求安慰的同行,还吸引了一群渴望了解加盟费或开店经验的新人,希望进入奶茶行业。然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茶饮市场波谲云诡,不仅创业者面临运营困难,许多一线品牌目前也举步维艰。

据公开信息显示,过去一年,众多茶饮品牌经历了一波关店潮,包括一些长期占据行业巅峰的一线品牌。今年4月正式上市的茶百道,上半年新开826家加盟店,但同时也关闭了245家,相当于每新开3.37家店就关闭一家。被誉为“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仅第三季度就关闭了89家直营店,并在年初完全关闭了其子品牌“台盖”的所有门店。

未上市的茶饮品牌虽未披露官方数据,但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几个在规模上领先行业的一线品牌关闭的门店数量远超过新开门店。一个特别挣扎的品牌关闭了上千家门店,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损失惨重,这些城市是新式茶饮的必争之地。从时间线来看,今年二三季度是一线品牌关店的高峰期——此时,南方地区的夏季消费高峰尚未完全结束,但一批表现不佳、毫无起色的门店已难以为继,纷纷关门大吉,凸显出巨大的运营压力。

除了大品牌外,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品牌和区域连锁品牌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例如,“一杯酸奶牛”被誉为“重庆版茶颜悦色”,今年上半年退出了30个城市。2022年,“一杯酸奶牛”迅速扩张至重庆以外地区,门店总数一度超过千家,但今年其增长明显放缓。

独立小店接连关闭,加盟店和直营店也举步维艰。大量茶饮从业者陷入了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无解。这种情况让人不禁好奇,曾经繁荣的奶茶生意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价格战是“罪魁祸首”吗?

当前茶饮行业的困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近年来,茶饮行业进入加速扩张阶段,各大小品牌纷纷抢占市场。同时,职场竞争压力迫使许多年轻人离开办公室,加入奶茶创业浪潮。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市场上奶茶店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直至供过于求。

公开信息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几个领先品牌就提出了万店目标,许多品牌计划全年新增3000多家门店。一年新增3000家门店,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要新开8家门店。每个品牌都在争夺黄金地段和优质加盟商。然而,优质资源有限,且既定目标不可更改,因此品牌只能放宽标准:原本一公里半径内只能开一家店,现在必须缩短到500米,因为如果不抢占那个位置,竞争对手就会抢占。加盟保证金可以降低,加盟商的经验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如果不授予他们加盟资格,他们可能会转投竞争对手。

降低门槛以加速开店本身就对加盟商不负责任,并为未来的运营问题埋下了隐患。其次,由于供过于求和同质化日益严重,门店运营压力激增。在巨大压力下,各品牌偏离了理性发展道路,转而采取“价格战”等策略,加速了门店资金的消耗。

奶茶店的泛滥导致口味越来越相似,这是许多奶茶爱好者的第一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是茶饮行业众所周知的痛点,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品牌产品创新能力减弱和创新意愿不足,一切策略都向效率和成本看齐。最近,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上出现了在家“DIY某某奶茶店招牌产品”的趋势。一点点的“茉莉奶绿”和茶百道的“泥石流”等热门产品成为模仿的重点。网友们热衷于DIY饮品,表明奶茶店的原材料、配方和质量控制并没有太多秘密或门槛,无论是今年的热门轻奶茶还是经典水果茶,都难以创造出口味差异。

今年以来,新式茶饮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一款结合各种促销折扣的产品定价直接低于10元,已成为中端品牌的常规操作,越来越多品牌正接近蜜雪冰城所在的10元以下价格区间。打价格战或许能在短期内提升客流量和订单量,但必然会损害利润,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竞争压力转嫁给基层员工和加盟商。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一线品牌之间的激烈内部竞争和主动发起的价格战,加速了独立小店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茶饮行业高度连锁化,经营多年的独立奶茶店极为罕见。然而,在之前的扩张期,大量品牌积极向县城甚至农村地区扩张,抢走了许多当地个体店铺的生意。

在一线品牌的猛烈攻势下,个体店铺缺乏品牌知名度和营销能力。在口味和价格相似的情况下,自然难以与一线品牌竞争。加上财力有限,大多数小店难以逃脱被挤出的命运。大规模新店开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而对低价竞争的痴迷拖累了整个行业的利润。在存量竞争时代,大品牌无情挤压小店……一环扣一环,压力层层累积,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命运的齿轮将几乎所有玩家拖入了这场没有赢家的零和游戏。

如今,仅一年内,近20万家奶茶店就走向了死胡同,整个行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从业者已到了必须放弃对增长的痴迷,认真思考前进道路的地步。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