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餐饮新势力:小菜园领跑平价连锁餐饮,IPO开启千店征途

   发布时间:2024-12-20 16:30 作者:沈瑾瑜

在港交所的钟声悠扬中,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小菜园”)于近日成功挂牌上市,每股发行价定为8.50港元,共计发行约1.01亿股,筹集资金约8.6亿港元。截至最新数据,小菜园的市值已攀升至约103.89亿港元。

回望过去五年,中国餐饮业的复苏之路似乎并未如预期般响起集结号,反而遭遇了消费分层的强烈冲击,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的热情也显著降温。融资事件稀少,上市钟声渐行渐远,A股餐饮企业的数量不断减少,成为行业内不言而喻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一批连锁餐饮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绿茶、捞王、七欣天、乡村基、杨国福等品牌相继递交招股书,却都未能成功登陆港交所。

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菜园却成功打破了僵局,迎来了久违的IPO时刻。对于那些长时间排队等待、多次招股书失效又重启的餐饮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线希望的曙光。

小菜园的成功,离不开其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精准定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门店收入计算,小菜园在该市场中排名第一。其客单价稳定在50元至100元之间,覆盖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就餐需求。随着消费降级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一价格带正迎来更多食客和品牌的青睐。

截至2024年11月26日,小菜园已在中国14个省的146座城市/县开设了663家直营门店。根据规划,小菜园将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和180家新门店,预计到2026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1000家。从2013年首家门店开业至今,小菜园用11年时间开设了600余家门店,而未来两年将新开300余家,扩张步伐显著加快。

在营收方面,小菜园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8个月),其营收分别为26.46亿元、31.13亿元、45.49亿元和35.4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21.5%和41.6%,今年前8个月同比增幅为15.44%。净利润方面,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5.32亿元和4.0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和124.0%,今年前8个月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5%。尽管2024年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小菜园的成功,还得益于其独特的门店合伙人制和师徒传承制的扩张模式。店长通常从厨师长中选拔而来,并享有门店的部分股份和晋升机会。老厨师长带出新人后,可以带走一半的股份开设新店,并享受旧店的分红,而新人则负责守旧店。这种内部裂变的模式既解决了加盟模式下的品牌与加盟商之间的协调问题,又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

然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小菜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新增门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渡过爬坡期;另一方面,降价以应对价格战也导致了同店销售额和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的下降。尽管如此,小菜园仍然坚持直营模式,并计划通过持续扩大门店网络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在品牌化方面,小菜园除了主打“小菜园”品牌外,还尝试了“观邸”“复兴楼”“菜手”等子品牌。然而,这些品牌的发展并不顺利,“复兴楼”和“观邸”的门店数量都很少,而“菜手”则主打社区餐饮市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张至200-400家门店,但目前仅有3家。

作为安徽餐饮帮的一员,小菜园继承了安徽餐饮人低调不张扬、艰苦耐劳的精神。创始人汪书高曾是一名厨师,他通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最终创立了小菜园品牌。在汪书高的带领下,小菜园从安徽铜陵出发,逐渐拓展至全国多个地区和城市。

如今,面对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降级的趋势,小菜园选择了在舒适区内尽可能扩大规模,以稳住基本盘并为子品牌的下一步拓展铺路。同时,它也在积极探索新零售业务和社区餐饮市场等新兴领域,以寻求更多的增长点。

尽管IPO为小菜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市场竞争并未因此放松。小菜园需要继续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门店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它也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趋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战略和业务模式。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