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了2024年12月的全球支付货币份额数据,揭示了全球货币支付领域的最新动态。尽管前三名货币——美元、欧元和英镑的排名维持不变,但第四和第五名的争夺却异常胶着,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
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12月的支付份额攀升至47.68%,较10月增长了0.64个百分点,几乎占据全球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美联储在12月19日凌晨的议息会议中透露,明年或将仅降息两次,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汇市动荡,非美元货币汇率普遍下滑,而美元指数则突破108大关,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
欧元在12月的全球支付份额为22.29%,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第二位。然而,与昔日辉煌时期相比,欧元的支付份额已大幅缩水,难以再现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局面。欧元区经济的疲软以及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共同导致欧元国际支付份额的持续下滑。
英镑则以7.27%的支付份额位列第三,同样较10月有所下降。尽管英国经济实力已不复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但凭借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外汇交易市场的地位,英镑仍在国际支付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对于如今的英国而言,能够维持7%以上的支付份额已属不易。
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争夺则成为本次排名的焦点。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紧随日元之后,作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然而,在2023年12月,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并在接下来的10个月内保持领先地位。然而,今年9月和10月,日元重新夺回第四的位置。但在12月,人民币再次发力,以3.89%的支付份额反超日元(后者为3.44%),重回全球第四。
关于人民币支付份额的波动,市场上存在一些误解。有人认为,随着人民币结算交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交易不再依赖SWIFT系统,而是转向中国的CIPS和金砖支付系统。然而,实际上,CIPS与SWIFT在功能上并不构成替代关系,CIPS主要负责清算,而SWIFT则负责数据传输。所谓的金砖支付系统并不存在,央行已对此进行辟谣。因此,SWIFT的数据仍能够准确反映各国货币在全球支付领域的情况。
展望未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随着日本进入加息通道,日元套利空间缩小,市场对日元的需求将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中国正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通过改革提升人民币流动性,吸引更多人使用、存储人民币。因此,人民币超越日元并不仅仅是短期现象,而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人民币的目标将是进一步超越英镑,跻身全球前三大支付货币之列。